第105章(6 / 9)

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才摇了三下,只听唰的一声,筒中撺出一支签来.于是叩头拾起一看,只见写着"第三十三签, 上上大吉。”大了忙查签薄看时,只见上面写着"王熙凤衣锦还乡".凤姐一见这几个字,吃一大惊,惊问大了道:“古人也有叫王熙凤的么?"大了笑道:“奶奶最是通今博古的, 难道汉朝的王熙凤求官的这一段事也不晓得?"周瑞家的在旁笑道:“前年李先儿还说这一回书的, 我们还告诉他重着***名字不要叫呢。”凤姐笑道:“可是呢,我倒忘了。”说着,又瞧底下的,写的是:

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看完也不甚明白.大了道:“奶奶大喜.这一签巧得很, 奶奶自幼在这里长大,何曾回南京去了.如今老爷放了外任,或者接家眷来,顺便还家, 奶奶可不是`衣锦还乡'了?"一面说,一面抄了个签经交与丫头.凤姐也半疑半信的.大了摆了斋来,凤姐只动了一动,放下了要走,又给了香银.大了苦留不住,只得让他走了. 凤姐回至家中,见了贾母王夫人等,问起签来,命人一解,都欢喜非常,"或者老爷果有此心,咱们走一趟也好。”凤姐儿见人人这么说,也就信了.不在话下.

却说宝玉这一日正睡午觉,醒来不见宝钗,正要问时,只见宝钗进来.宝玉问道:“那里去了?半日不见。”宝钗笑道:“我给凤姐姐瞧一回签。”宝玉听说,便问是怎么样的.宝钗把签帖念了一回,又道:“家中人人都说好的.据我看,这`衣锦还乡'四字里头还有原故, 后来再瞧罢了。”宝玉道:“你又多疑了,妄解圣意.`衣锦还乡'四字从古至今都知道是好的, 今儿你又偏生看出缘故来了.依你说,这`衣锦还乡'还有什么别的解说? "宝钗正要解说,只见王夫人那边打发丫头过来请二奶奶.宝钗立刻过去.未知何事,下回分解.

下卷 第一零二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襟?醮蠊墼胺?水驱妖孽

更新时间:2007112 23:59:20 本章字数:5207

话说王夫人打发人来唤宝钗, 宝钗连忙过来,请了安.王夫人道:“你三妹妹如今要出嫁了,只得你们作嫂子的大家开导开导他,也是你们姊妹之情.况且他也是个明白孩子, 我看你们两个也很合的来.只是我听见说宝玉听见他三妹妹出门子,哭的了不的,你也该劝劝他.如今我的身子是十病九痛的,你二嫂子也是三日好两日不好.你还心地明白些, 诸事也别说只管吞着不肯得罪人,将来这一番家事,都是你的担子。”宝钗答应着. 王夫人又说道:“还有一件事,你二嫂子昨儿带了柳家媳妇的丫头来,说补在你们屋里。”宝钗道:“今日平儿才带过来,说是太太和二***主意。”王夫人道:“是呦,你二嫂子和我说,我想也没要紧,不便驳他的回.只是一件,我见那孩子眉眼儿上头也不是个很安顿的. 起先为宝玉房里的丫头狐狸似的,我撵了几个,那时候你也知道, 不然你怎么搬回家去了呢.如今有你,自然不比先前了.我告诉你,不过留点神儿就是了. 你们屋里就是袭人那孩子还可以使得。”宝钗答应了,又说了几句话,便过来了.饭后到了探春那边,自有一番殷勤劝慰之言,不必细说.

次日, 探春将要起身,又来辞宝玉.宝玉自然难割难分.探春便将纲常大体的话,说的宝玉始而低头不语, 后来转悲作喜,似有醒悟之意.于是探春放心,辞别众人,竟上轿登程,水舟车陆而去.

先前众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