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个月前开始,我们邀请苏迩加入了实验,在她创作的新作品中加入数字水印,这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唯一标识,能够为图像进行版权加密,防止篡改,实现溯源,以及数字级别的查重。在庭审之前,我们利用全源图库的 AI 工具进行了一次实验,下面这段视频是经过公证处公证保全的实验过程……”
林博士停下来,望向大屏幕,上面出现全源图库 AI 工具的界面,实验组的博士研究生输入“苏迩风格”以及其他一些提示词,再将生成的一百幅图片进行数字水印查重,结果一片飘红。
虽然已经经过一轮证据交换,大家打得是明牌,但言谨还是藏了一张底牌在此处。
而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延期开庭的这六个月,也是因为全源的傲慢,哪怕在苏迩已经明确提出诉求之后,仍然在抓取她创作发布的新作品,继续实施侵权行为。当然,这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飞奔一般的同业竞争,没有人可以停下来。
法庭短暂的寂静,旁听席再次发出轻微的骚动。
言谨朝那里望过去,看到周其野,仍是微微侧首,静心聆听的样子。两人目光对上之前,他已在微笑,那神情叫言谨觉得熟悉。但她也确信,这一次他没能猜到她的底牌。
而后,注意力又被后排一个女人双臂屈肘握拳的动作吸引,她这才发现是吴清羽坐在那里,又像从前一样偷偷跑来听她的庭审,总算这次学聪明了,克制住鼓掌的冲动,只是拉掉口罩,做口型对她说:Yes!
郭律师紧急整理思路,再次向法官开口:“我方提请合议庭注意,这只是一项进行中的未经验证的研究,也不在现有的司法鉴定手段之列,不能作为本案的证据。”
言谨随即在大屏幕上列出相关文献,回应:“AIGC 本身就是新事物,针对其进行鉴定的也应该是新技术。而且,同类研究在中国、美国、欧洲的很多大学中广泛进行,互相引用、验证。有些问题,法律来解决,有些问题,技术会给你答案。”
在那个文献列表的最后,是林博士参加的实验组的论文。
言谨看向其中的一个名字,李卓航(1995-)女,上海,博士研究生。
那是 2023 年,28 岁的舟缀。
那一瞬,言谨仿佛还能听见许多年以前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对她说,这个世界不配。
那一次,她们没能走到最后。
但这一次,她们终于在一个更正式、也更公正的场合,把想说的都说出来,被法庭听到,被考虑,被权衡。无论胜算多少,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哪怕只是把这个秩序建立的过程往前推一小步。
这些话也会被旁听席上的人,以及更多的人听到,他们或者欢呼,或者驳斥,无论哪一种,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哪怕只是把这个秩序建立的过程往前推一小步。
她都觉得值得,因为这个世界值得。
(正文完)
第一章 【番外】世界尽头
新年伊始,言谨和周其野一同休假,再次飞往南美。
这一次,他们从上海出发,先到马德里转机,再飞布宜诺斯艾利斯,全程将近三十个小时。
飞机穿越中美洲上空,正是黎明,云层尽头升起灿烂的初阳。言谨的生物钟已经被时差搞得乱七八糟,一夜未眠,却又毫无睡意。她掀起一点遮阳板,望着舷窗外照射进来的金光,一时出神。
“想什么呢?”周其野在旁边看着她问。
她只是笑,反问:“还记得我们上次去古巴吗?”
周其野也笑了,靠在座椅靠背上点点头,当然记得。
2018 年秋天,那次九九八十一难的旅行,他们从墨西哥坎昆飞古巴,恰好遇到加勒比海上的雷暴天气。仅仅一个多小时的航程,飞机数次骤降,再往上拉升高度,那感觉已经不是平常气流引起的颠簸,而是明显的失重。机舱里不断有人发出惊叫,言谨也被抛离座椅,又被安全带拉住,转头从舷窗望出去,甚至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