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2 / 2)

这实在不是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别的小孩都怕,可孙承宗不怕。

非但不怕,还过得特别滋润。

他喜欢战争,喜欢研究战争,从小,别人读四书,他读兵书。成人后,别人往内地跑,他往边境跑,不为别的,就想看看边界。

万历六年(1578),保定府秀才孙承宗做出了一个决定――外出游学。这一年,他十六岁。在此后十余年的时间里,孙秀才游历四方,努力向学,练就了一身保国的本领。

当然,这是史料里正式的说法。

实际上,这位仁兄在这十几年来,大都是游而不学,要知道,他当年之所以考秀才,不是为了报国,说到底,是混口饭吃,游学?不用吃饭啊?

还好,孙秀才找到了一份比较好的工作――老师,从此,他开始在教育战线上奋斗,而且越奋斗越好,好到名声传到了京城。

万历二十年(1592),在兵部某位官员的邀请下,孙秀才来到京城,成为了一位优秀的私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