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一夜就拿下了沛郡和汝南啊!”
若是兖州那边早有防备,或者扬州军注意力没有被朱明军吸引走,这一战必然不可能这么顺利。
216 ? 第 216 章
◎三韩犯边,多事之秋◎
此时卫珩带兵进入了汉中地界。
不同于其他习惯于居中调度、运筹帷幄的诸侯, 卫珩向来都是自己带兵上战场的,相比于那些繁琐的政事和看不完的公文,卫珩更喜欢打仗。
当然, 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麾下的那些文臣,大多都出自关中老牌世家,要么是被卫老爷子等人聚集起来的前朝老臣。
纵使前朝已经亡了, 但是他们身上还保留着前朝末期官场风气。
比如, 说话藏头露尾爱打官腔,时常口若悬河说个半天抓不住重点, 这也就算了,卫珩最忍不了的是,他们总是将做事的过程拉得很长很繁琐。
分明是一下子就能处理完的事情,却一定要上下好几个部门全都拖进来,不知道是看其他部门闲着心里不舒服,还是担心自己做不好下意识想要多拖一些人下水,出事了好甩锅。
对此, 卫珩提过意见,而官员们给出的理由是这样更严谨。
但是司州只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地方州, 不是前朝绵延数百年、即使腐朽仍有一套运行准则的国家机器,做事不需要那么复杂。
卫珩也不是看下面人哪一点做的不好就要唰唰唰连坐杀一片的前朝昏君, 下面人大胆办事就行了, 实在不必那么多套路。
那些官员们如此行事只会让做事流程更加复杂、效率更加底下,连汇报的公文都很虚, 卫珩有时候要思考很久才能看出来这公文中隐晦的含义。
所以和每日待在公廨里做阅读理解相比,他自然是更愿意在军中、在沙场, 至少士兵们都直来直往, 不会什么都叫他猜。
卫珩也不是没想反抗或者改变, 他私心里觉得这些人和他们的官僚作风该和腐朽的前朝一起散去才好。
但是他本身又不善言辞,更别提那些人里很多还是他的叔伯辈,甚至还有他亲祖父,长幼、礼义、孝道……他无从反抗。
甚至还要满心亲自带兵去汉中接回杨钊。
至于接回来干什么?倒是也不难猜,无非就是要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