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寒门子弟,他们能走到入仕考核这一步,九成都是走的书院的路子。
书院食堂价格实惠,还有补贴,他们不会吃不饱,再加上书院也是要修体能课的,锻炼三年,身体素质自然上来了。
因此除了离茅厕近的那几个倒霉蛋被臭晕过去,其他考生都是直着出来的,虽然神色间难掩疲惫,但是出来的时候还能笑着跟相熟的同窗讨论考题。
……
二十日后,秦隽让人放出了成绩和排名,参照后世科举考试,区分了一二三甲以及一个底榜。
一甲三人,放在后世便是那状元、榜眼、探花,跨马游街,风光无限。
如今秦隽虽然给了他们这三个称呼,但那些花活是提供不了的,他能给的,就是直接提拔到身边培养任用,只要三人自个争气,自然不愁没有前途。
但是这二甲却是取了三十人,这三十人同样是会被重点培养,只要这重用程度自然较一甲逊色不少。
最后那三百余名考生,尽归三甲。
成绩放出来之后,就是一个任官安排了。
一甲跟在秦隽身边办事,之后秦隽会根据他们的不同能力和性格表现将他们分配去不同的位置。
二甲同样是秦隽亲自接见、任命,并且还会挨个进行谈话,喂一碗鸡汤什么的。
但是三甲人太多了,秦隽自然不可能见过来,他只挑选了一些自己印象深刻、比较有特色的见了见,他们的授官和任免自然也是交给下属去做。
这一整套流程维持了蛮长时间的,等颍川的考生们被分配了官职,发放了安家费、车马费等一系列补贴和任命文书之后,颍川真正冷清下来,已经是四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