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2 / 2)

行事也知不可能。皇帝陛下甚至没有加封他们的意思。若要恢复自身荣耀,不做些实事是不可能的。

其他不说,修书一事,他们家族还是有很多能人的。

既然要彰显祖宗威名,子孙就得努点力。

几人聊了许久,将此事细细问了,又集思广益说了些意见之后,终于有人问起宿谊劫难之事。

在他们看来,宿谊插手高句丽战事,肯定是有原因,不是头脑发热,而最后一定是会遇上劫难。若外面传的劫难是假的,那他们就得小心保护宿谊了。

宿谊还真是头脑发热,外加太过担心慕晏。不过非要让他说出一二三来,他也是能说的。隋朝不就是前车之鉴吗?

虽然征伐高句丽只是导火索,但也是原因之一。

宿谊道:“的确预见了些不好的事,你们往最坏的,会动摇昱朝根基,引来中原大祸的方面想就是了。非此方世界之事我能说,此方世界之事我可不能说,说了就真的万劫不复。”

几人连忙不再追问。不过以他们想象力,也能想到一二。

最坏的发展?他们思来想去,最坏的发展,不是战争失败,而是战场胶着,而战场胶着只要撤兵也没什么但若是慕晏折在这场战争中了呢?

虽然他们占据了主动权,但战场上瞬息万变,假如慕晏就那么倒霉,中了流箭,或是碰巧重病,折在了那战场上,不仅高句丽战场上的优势立刻失去,朝中也会生变。

这个时代的带兵打仗,对带兵的将领要求非常高。若是主将死了,即使优势再大,军队也会生乱。

而慕晏是皇帝死忠力量中掌握兵权的一人,虽然看似地位不是最高,但实权非常重,且皇帝要做的许多准备都和慕晏息息相关。若是慕晏死了,那皇帝真的是被砍掉了臂膀。

其余不说,能和宿天师配合的这么好的人,也难找。

当然,对此评价,太子肯定会强烈抗议。

若是慕晏遭遇意外,高句丽战场上昱朝军队损失大半,北疆会不会因此发难?其余地方会不会趁火打劫?藩王和反对皇帝的世家会不会趁机谋反?中原会不会大乱?胡人会不会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