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每次他来含章殿,都看着和以前并无两样,甚至对沈苓称得上有求必应,温柔有礼。

谢珩对昱儿也很好,亲手做了不少玩具,关心备至。

沈苓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有时候也会感慨,他若早些这样,二人也不会走到如今这种地步。

如同破碎的镜子无法复原,她不可能对他毫无芥蒂,却也因为对方亲手奉上一半兵权,难以做到横眉冷对。

她只好沉默对待他,就像是对一个不太熟悉的朋友。

沈苓很早就注意到谢珩消瘦了不少,原本合身的官袍,现在被风一吹,空荡荡的。对于这些,她不能说毫无情绪,却也还谈不上难过,更多的或许只是唏嘘。

她没想到谢珩身子居然就这么慢慢衰败下去,就算登上皇位,或许也活不了多久。

*

年底,打了几年的仗终于结束。谢择和余有年带兵大败前秦,班师回朝,民间百姓夹道欢迎。

唯一令人唏嘘的,是谢三爷战死沙场,他的独女谢灵鸢偷偷入营,替父披挂上阵。

接风宴上,沈苓看到谢灵鸢断了一臂,面容愈发坚毅,丝毫不见后悔。她心头说不出的震颤。

长公主给谢灵鸢封了官,只不过出于制衡谢氏的考虑,再者她又断了一臂有残缺,故而只给了个低品闲职。

谢择官职未变,而是格外加衔,授大司马一职。

余有年此次立功不小,又是丞相独子,长公主有心拉拢余丞相这个老泥鳅,便直接给了辅国将军的位置。

其间不少朝臣反对,但沈苓也希望余有年能掌握部分军权,故而暗中推波助澜,让其成功做上了位置。

辅国将军乃是三品,比不上谢择的官职,但也是实权,手握两万边军。

余有年在当上辅国将军后,三番两次想带沈苓离宫,但都她找理由搪塞过去。

年过完不久,他便离京重回雍州边境驻守。

沈苓有心用他,暗中和余丞相搭上线,二人联合,一点点蚕食谢氏不久前吞下的西府兵兵权。

因着沈苓动作谨慎,又从不亲自出马,都是借刀杀人,故而长公主并没有怀疑到她头上,而是忙着任用酷吏,清除政敌。

谢氏经此一事,元气大伤,转而低调起来,谢珩作为家主,并没有要补救的意思,也不参与党争,看起来无欲无求。

但沈苓知道,他一直在暗中谋划。

朝堂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酝酿着一场新的风暴。

沈苓的心腹不止一次表示担忧,怕她斗不过长公主和谢珩,但她却异常平静,甚至命令手下的人,不看不管不参与任何争斗。

沈君迁因此和她生出不少矛盾,骂她心慈手软,并且指手画脚,想塞人进核心部门,让沈氏更上一层楼。美其名曰强力的母族才能让她稳稳坐上太后之位。

沈苓拒绝了,对沈君迁的怒火视若无睹。

或许对方是真为她好,但她并不需要。她有自己的想法和谋划。

*

大靖永安十一年三月,五岁的大皇子司马昱被立为太子,号承德,入主东宫。

次年五月初,司马佑病重,沈苓带领高位宫妃,轮番侍疾。

五月十三,司马佑于昏迷中清醒,精神好了不少,甚至能说些简单的字,有回光返照的意味。

沈苓坐在龙床边,看着宫人喂司马佑喝汤药,眉目一如既往柔和。

“陛下,这是你做皇帝的第十二个年头了吧?”

司马佑不明所以,他喉咙挤出几声含糊音节,“是…怎……”

沈苓听懂了,却并未回答,她接过宫人手中的湿帕子,亲自为他擦手,低垂的眉眼遮住那双漂亮的眸子,叫人莫名觉得有些发寒。

司马佑感觉到不对劲,仅能动的手指不安的颤抖蜷曲起来,凹陷的眼眶中,那双浑浊的眸子,死死盯着床边的女人。

沈苓为他慢条斯理擦完手,把帕子丢进宫人端着的水盆里。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