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7月份,李敏来信说,他们家盘了个铺子,就在火车站旁边,虽然把之前存的钱都花光了,不过也值得。丈夫不用日晒雨淋了,而且开铺子后,可以做的吃食多了,火车站人流也大,所以生意比以前更好了,每月有300块左右的收入,大家干劲十足。她还说,也许不用多久,她也能像静苏一样花钱买个大院子了。
李静苏看着信,想象着李敏高兴又幸福的样子,笑了。
真好,她来到这里后,过得很幸福,有亲密的爱人和家人,她能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现在,她的朋友们也都过得很好。
一切都很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时间来到1983年7月,陆清清和陆鸣也从高中毕业了。是的,他俩又跳了一次级,在83年7月参加了高考,报读的是京大清大。陆清清京大中文系,陆鸣清大机械工程专业。
最终两人成功录取了,两家人都非常激动。
陆奶奶流着泪说,没想到还能看到孙子进清大的一天。那些年的痛与苦,在她脑海里留下太深刻的痕迹,虽然后来日子好了,但是有时夜里,她也曾担心过一切都是假的。
现在,陆鸣不但长高变壮了,还成了全国最高学府的学生。她告诉自己,一切都是真的,一切都在变好了。
1983年8月底,两家人陪着清清和陆鸣上大学。
再次踏上京市,除了给清清他们办入学,两口子还打算看看房子,让陆母和孩子们跟着陆鸣父母一起逛逛,两人打算看看学校周边有没有合适的房子。找了两天,没什么有用的信息,李静苏失望透顶,不过也没办法,现在还不能正常交易。
这天,两家人决定去动物园,在那里,李静苏碰到了她另一个舍友,陈依琳。两人关系说不上很好,但毕竟也同宿舍几年,再次见面也是欢喜的。
“依琳……”是李静苏先看到人的。
“静苏?你怎么在这里?不是回河省了吗?”陈依琳看见舍友,也很惊喜。
“陪小姑子办入学,她也考上了京大中文系,她旁边的小伙子考上了清大,我们就全家过来陪他们报到,顺便一起在京市玩一玩,见识见识大城市的风光。”李静苏简单介绍了家人,看陈依琳比以前热情一点,也就多说了两句。
陈依琳也是陪孩子过来的,她毕业后就结婚了,两人青梅竹马,生了个儿子,今年1岁多。
“哇,恭喜,这几年大家都各忙各的,都没机会聚一聚。”
“谢谢你。”陈依琳还给她介绍了自己的家人,“我现在就在市日报社工作,我男人在房管局工作。”
李静苏一听房管局,眼睛一亮。身边的陆怀民看她那表情就觉得可爱极了。李静苏可不管那些了,她拉了拉陈依琳,在一边说起悄悄话,“那个~依琳啊,呵呵,我有个忙,想请你男人帮帮。”
陈依琳有点意外,不明所以地看着她。于是,李静苏就把自己想在京市找房子的事说了,理由就是孩子读完书后,大概率想留在京市,他们就想先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能交易。
陈依琳听完了明白了,虽然现在明面上不能交易,不过私底下也还是有的。
“房源他可能不太知道,不过如果有房子要过户,应该也能出点力。”她也悄咪咪地跟她透露。
“啊……”李静苏有点失望,哎,可能就是没那个命。
“二环的房子要不要看看?”李静苏还沉浸在失落中,听到陈依琳的问话,有点反应不过来。
“我有个邻居在二环有一套想出手。房子我也没见过,不过要一万八。”
唰的一下,李静苏又活过来了,“真的?我有兴趣!”
于是,两人约定明天见面,到时候一起去找人看房子。
第二天,如愿看过房子,是一个独立的四合院,很有年代感,李静苏很喜欢,最终成功买下来了。
陈依琳也没想到,她说想买就一下子买了,拿这么多现金出门可不安全,不过想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