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确实能治疗多种病症,但像这样病灶已经影响到了身体的,保住命才是首选。
如风湿骨痛的,不可能像木家堡的一样人人都来一套针灸按摩,那样的话,十个白露也不够用。在木家堡,主要还是教陈业华,目前寨子里的小学徒是陈业华带,师父教大徒弟,大徒弟再教小徒弟也是师门常见的一种传承。而且木家堡对白露来说是不一样的,不管是木年木月还是寨子里的人,都把白露当成了亲人,白露也愿意多付出一些。
白露目前正式收徒的弟子只有陈业华和梅云华,但其他的学徒也算是她的学生,这些学徒她会越收越多,只要是有天赋的都可以来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开馆授业改变其他人的命运也是一种兼济天下。姚县是贫困县,公社倒是有小学,可惜大队和公社之间的距离太遥远,种种原因,能上学的孩子们很少。尤其是女孩子,上学费钱困难,还不能给家里干活,很多家庭哪怕能送一个孩子去上学,也大概率是男孩。
木家堡招收的学徒,不仅教授医药知识,最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可以读书识字。至于孩子们的吃喝,白露还是打算用以功抵债的模式,家长们在每年春季育苗的时候,过来木家堡干一段时间的活,这些工分便可以作为孩子们在木家堡学习的伙食费。如此一来,白露种植药材的人手不用愁了,同时还能传业。当然,家长们如果愿意采摘药材来换取工分也是可以的,不仅是药材,到了秋天,种子也可以采摘,换的工分更高。虽然不要学费,但是招收的时候就要说清楚,学成之后需要给木家堡制药厂干两年活,之后木家堡便不再管。
如今木家堡才刚刚发展,白露的资金有限,只能做到这个地步。等她手上再富裕一些,白露便打算连生活费也能负担,尤其是女学员。孩子们可以先来木家堡学习,木家堡负责他们的生活,但是学成之后,这个孩子必须进木家堡制药厂或者木家堡其他企业干活二十年。白露不是圣母,她虽然想给山区里不受重视的孩子们一条出路,但她也需要人才。
白露从来不亏待自己人,木家堡制药厂的工资不低。反正就是那句话,没钱没关系,只要你肯干活,白露就愿意给你的孩子一条出路。最先得到这个消息的鲁国荣,已经开始琢磨着寨子里哪些小娃子头脑灵活,家里劳动力多愿意送去木家堡学习。
大队缺医生不是一天两天了,每年都有几个病死的村民,去年还有个小孩子,普通的感冒发烧就把孩子给拖没了。一想到这个鲁国荣就心痛。虽然有小道消息说国家要培养赤脚医生,可命令还没下来,而且选成年人去培训一两个月,哪有从小就送孩子去学习来得扎实。至于中医西医的,能看好病的医生就是好医生,沈医生的药他们都吃过,正是因为效果好才签订的采购文书,不然沈医生哪里会大老远跑过来,人家现在有那么大的厂,哪里缺这点诊费。
鲁国荣心里再次坚定了要和木家堡打好关系的念头,木家堡现在缺药材,沈医生要种药,小河村周围山头也得种植起来,说不定以后工分钱都能涨几分呢。
云华跟在白露身边,每看一个病人,师父都会让她去探一次脉,然后跟她讲解这个脉象代表的所有可能,再加上询问病人,望闻问切最后定结论。在看病的时候,她会回想起医书上教的知识,晚上把医书拿出来,对照着白日里的脉案做笔记,师父就在旁边,有什么不懂的师父会当场讲解,一天下来,她的收获非常大。
第二天一大早,白露便见到了这位“扯风病”的病人,在此之前,白露以为是癫痫,原来却不是。小姑娘是由丈夫、父母和三位哥哥带过来的,长得很漂亮,穿着碎花棉布小裙子,听父母的话礼貌的跟白露打招呼,身上有一股忧郁的气质。
白露先问病因。
“月儿她,是被我们逼疯的。”问起这个,孩子母亲的眼泪都就掉下来,几个哥哥唉声叹气,丈夫神色非常尴尬。接下来,以如说是听病因,不如说是听了一股故事。
鲁明月上头有五个哥哥,大哥解放前去当兵,如今还在部队上。二哥考上了京城的大学,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