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3)

红与黑 伍子荣伍永杰 3401 字 2个月前

“你怎么知道的?”

“前天马新告诉我的。”

“怎么会呢?”

“怎么不会,如今艺术一文不值,怎么饿不死人。”

伍子荣无法把阿昌所说的“饿死”与极富绘画才华的毕利相提并论,这两者在当今文明的现代社会是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他一直以为在当今文明的现代社会只要有才华就不会被饿死,但这是真实,是残酷的真实。“我得用另一种眼光来正视这个问题,一种由残酷的真实教会我的眼光。”他在心里说。

毕利本名伍子荣忘记了,他只知道毕利因喜欢毕加索和达利的艺术风格而取了此笔名。他跟伍子荣算不上很熟,因此伍子荣对毕利的情况不了解,他只是从阿昌那里听说在美术界的朋友都说毕利是中国的毕加索,但毕利的美术才能却得不到中国美术界的主流认可,因此他一直无法出头。

伍子荣跟毕利的相识是经阿昌介绍的,毕利家境很穷。阿昌介绍伍子荣跟毕利认识,是希望伍子荣能够帮助毕利。伍子荣曾经给过毕利一万块钱,毕利不肯收。伍子荣跟毕利几次接触后,他对毕利的印象是脾气比较古怪、孤癖、不太搭理人。而伍子荣也不太搭理那种人。因此他们俩交往比较少,毕利跟阿昌倒是挺合得来。伍子荣记得毕利的家是山沟人家,家里很穷,他的学费基本上是他自己上街给人画肖像和他的同学阿进介绍他画工程图纸赚来的。他一头披肩的散发,孤傲的眼神,中等个,挺瘦。

伍子荣跟毕利走得最近的时候,就是他们当年在天桥搞画展那时候。他对毕利的感情和记忆都像他手里的啤酒一样味道淡淡的但溶液却浓于水,喝下去是苦涩的味道。他不想再就毕利的事情往深处想,仿佛有一种东西已经使他的脑筋绷得极紧,再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没准会绷断哪根神筋,让他又遇到什么不测的脑部损伤,他已经为自己的失忆够苦恼了。再说,他对毕利的死也没有什么悲伤,只是一种感伤人世太过无常。悲惨的人生。加谬讲过:“仅有的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就是自杀。”

死亡给人生的本质盖上了最后的棺材盖,掩埋了生命制造无数意义的最后一撮尘土。

伍子荣跟阿昌都像被毕利的死亡问题挡住了似的,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喝着酒,让酒精一点点地刺激着快要沉入谷底的情绪,让自己感觉还有活着的气息。伍子荣不想去想死亡,最近他感觉死亡这个问题实在让他透不过气,他需要逃避死亡恐惧的管道。

他把杯里的啤酒喝光,向女服务员又点了一杯。他喝着啤酒无聊地把眼神放到别的酒客身上去,他此时需要分散自己已经愈拧愈紧的神经,他要把它们从痛苦中分散到别的地方去,哪怕只是分散到一种刺激、一种无聊的事情上。那个“害羞的偷腥猫”居然也找到了一个小姐,他们俩谈得很起劲,哈哈直笑的,他们俩今晚想必会有一个很快活的夜晚。

正常的下流(1)

午夜时分,他们俩在痛苦中沉醉,在迷惘中寻找过夜去处的灵魂,迷失在夜的黑色旋涡里。在灯华人闹的夜色里,他们俩找不到快乐,找不到安乐的港湾停泊漂泊的灵魂。

他们俩是这座繁华都市之夜的弃儿,在夜的黑色旋涡里他们俩无处安放彷徨无助的灵魂。

在夜的灯华人闹的高潮退去之后,这两个都市之夜的弃儿,在灯火阑珊中带着痛苦的醉意走出买醉的酒吧大门,开车来到空旷无人的海滩上。

海风不解两个痛苦人的心情,用寒冷的手揉-捏着需要温暖的心灵。

他们俩被寒意袭人的海风吹得有些难受,带着还未被酒精全部吞食的一点清醒意识,从海边的红树林里捡了不少干枯的树枝,在空旷无人的沙滩上点了一堆燃烧到天亮的篝火,然后两人傻傻地躺在篝火旁边的沙滩上,吹了一个晚上的海风,没有什么感觉,只有麻木,一直到黎明前的麻木。

九月初的江洲,黎明时分已露微寒,伍子荣在篝火熄灭后被寒冷的海风吹醒。

他睁开眼睛,双手枕着脑袋朝大海望去:天水一线的海面上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