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2 / 2)

不记得自己说了什么,只记得快挂电话的时候,森哥和她说:“人和人的缘分.情感都是勉强不来的,有所偏倚,也是在所难免。”

当时沈爱立尚不觉得这段话有什么,直到很多年以后,谢芷兰移居国外,终身未婚,沈爱立才开始想,如果她没有来到这个世界,没有遇到序瑜.铎匀和森哥这样对她偏袒的人,会不会也和谢芷兰一样,对情感和婚姻都丧失了信心,从而选择独身?

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随着工作的逐渐忙碌,爱立很快将这件事抛在了脑后,开始完善梳棉机的放气吸尘排杂系统,她和李婧文.徐春风.秦书宇几个,由吸点的数量.每台风量.机外吸尘的路径等逐一试验.摸索,终于在年底前,完成了这项试验。

黎东风看到完整设计方案的时候,忍不住笑道:“爱立,你带着这份方案和试验数据过去,我想我们团队这次,怎么样都不至于丢人了。”

爱立有些惊奇地道:“主任,出发的日期定了吗?”

“对,元月二号,要是一切都顺利的话,我们还可以回来过春节。”

爱立立即去妈妈家,告诉了她这个消息,沈玉兰拍着女儿的手道:“是个好消息,爱立,你多带些钱,如果你干爸在那边过的不好,你就把钱都留给他。”又给女儿出主意道:“出发之前,去烫个卷发,让单位给你开个证明,理发店会给你烫的。”

妈妈不提,爱立都忘记自己这几年都没换过发型。即便是现在,能够烫头发的,也只有出国参加工作的人员,或者是文艺工作者,有扮装的需要。

元月二号,烫了新发型的爱立,背着厚厚的一沓数据资料,跟在黎东生.梅子湘后面,和徐春风.李婧文一一告别,飞机飞上高空的时候,她望着窗外厚厚的像雪,又像雾一样的云层,觉得时空真是很巧妙的东西,时隔多年,她又再一次飞上了天空。

就是不知道,这一趟旅程能否顺利?

317

这次的代表团主要由纺织部组织除了黎东生.梅子湘外,还有申城纺织工业局.京市纺织工业局和一些纺织大厂的高级工程师等,外加两名翻译人员拢共有二十余人。

从京市出发,直抵西德。这一天天气晴朗在法兰克福徐徐下降,爱立从机舱窗□往外看,一座座欧式的红色小楼掩映在树林中,确实很好看。

同行的翻译余明明问她道:“你是第一次来吧?“

“是,余同志来过这里?“

余明明微微笑道:“我爸是驻德大使1973年被派过来的我收到过很多他寄回的明信片,很有意思。“

爱立心里微微一动“大使馆是不是有很多华侨的联络方式?“

余明明点头道:“是,但也不全有,沈同志是想找人吗?你可以告诉我,我帮你到领事侨务处问问。”

爱立眼睛一亮,“那真的太感谢了,我要找的是管仲才从申城过去的,她姑姑临终前还想知道他的消息,我妈让我这次出国来帮忙问问。”虽然改革开放的风已经吹了起来,但是联想到二

哥对文字的一贯小心和谨慎,爱立并不敢直咧咧地说她和管仲才的关系,也不敢说他以前是国民政府的官员

余明明倒也没追问,和她道:“我明天抽空帮你去问问,你要是有什么想要带回国,又没时间去买的,也可以告诉我,我让我爸帮我们采购下。“

爱立没想到,这个姑娘这样热情,一再道谢。

这时候飞机已经停稳,机舱打开了,余明明笑道:“我们先下去吧!还要坐火车去波恩,到了那边,大使馆科技处的人会来接我们。“

傍晚时分,一行人到达了波恩,大使馆和会议主办方都派了人来接,将她们带到了酒店。一路上,同行的人对着错落有致的楼房.车水马龙的街道.满街遍布着大众甲壳虫小轿车的广

告,都觉得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