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2 / 2)

个个眼红得很,故意无视他的功绩,只抓着他的年龄说事,说他年少幸进。可又有几人能认清,天底下,只得这么一个苏清河!”

*

一道不知由何而起的风声,从皇宫悄悄吹了出去,渗入满朝文武之间,说皇帝对来给太子说项求情的豫王发了大脾气,还对太子的朋党比周表示出不满。

朝臣们琢磨着这个消息的可靠性和含金量,各有各的考量,有的继续观望,有的摇摆不定,有的更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而就从传闻中求情的那日之后,呈上去的弹劾奏本也不再留中不发了,改为批复两个字:“再议”。

这其中的变化耐人寻味。

“这是顶不住压力了啊!”因为太后一道懿旨,荣升为二皇子老师的阁老王千禾抚掌道。

另一位同样是皇子师的阁老焦阳摇头:“皇爷何等心性之人,十五年来你还没看透?从外面来的压力不可能折服他,反而是由内自生的病,才是他态度有所转变的原因。”

“什么病?”王千禾问,“困扰多年的头疾?”

焦阳笑道:“不,是帝王的通病。”

王千禾点头道:“多亏焦阁老提点,我也回过味儿来了。形势似乎正慢慢偏向我们这边,我们不妨再添柴加油,让这把火烧得更旺。”

焦阳赞同:“还有一点,不能让太子回京!

“只要人不在身边,感情自然就会变淡,古今多少失宠的事例都验证了这一点。就让他和苏十二滞留南京,等到东宫之位易主之后――白鹿案的真相如何,又有谁会在意呢?”

正文 第284章 白鹿案的真相

苏晏与东宫侍卫们去了趟刑部大牢,才知道原来南京刑部和大理寺、都察院一处,在外城北的后湖旁。

因为他的坐镇,刑官审讯那几名钱姓商人时也比较文明,没动用什么刑具。

在一排独立牢房之间来回踱了半天后,流动听审的苏晏感觉这几名富商都不是他们要找的“钱善人”。

他出了大牢,正要回去找太子,一小队侍卫策马飞驰而来,禀道:“苏大人,小爷请你去一趟应天府衙门。”

应天府的官署坐落于南京城中心的内桥旁,苏晏走进衙门正堂时,见太子正大剌剌地高坐在主官首座。

堂下站着两个人,一个身穿三品文官袍服的中年男子,黄面微须,是府尹郭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