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1 / 2)

沈劭心中叹口气,知道时机未到,终究白折腾一趟。

不过他不打算为难,颔首道::“四爷慢走,沈劭不送。”

刘四起身,行至门前,却顿了顿脚步。

“此番祸乱,是否已经结束了?”

“暂且告一段落,但我忧心仍有后手。”

刘四点点头,道了声“大人保重”,而后,径直离去。

范齐送走刘四,在门口小吏手上接了份文书,又回头送去给沈劭。

他进了书房,只见沈劭仍旧坐在椅子上,眉头紧锁,似在深思。

“公子,”他忍不住道,“方才四爷临走时突然说了那番话,是什么意思?”

沈劭回过神来,道:“没什么,你手上拿的是什么?”

“是公主府的卫煌卫大人遣人送来的。”范齐道,“今日流民闹事,有人浑水摸鱼,暗杀公主,被公主识破,亲自擒获。这是卫大人亲自审问的供状,请公子过目。”

沈劭目光一动,随即将供状接过。

那供状上的字不多,显然由于初审,犯人还在嘴硬,说出的话颠三倒四,不知真假。

犯人坚称那箭不是自己射的,自己无辜中了公主的刀,是被误伤;而那煽动暴乱的事,他也坚称是别人污蔑,坚决不认。

沈劭将供状仔细看了几遍,忽而起身。

“备车。”他说,“我去公主府一趟。”

范齐讶道:“公子过去做什么?”

沈劭道:“自是要商议此事。今日的动乱,须得向公主细细问清,才好将那幕后之人揪出来。”

范齐脸上有些讪讪。

“公子,”他说,“卫大人那手下还说了,公主已经下令,不许公子上门。若公子非要去,进门先打三十大板再扔出去。”

他看着沈劭错愕的脸,继续道:“故而公子要议事,可给卫大人那边递个话,他亲自过来。”

沈劭:“……”

他想起凌霄离开时那盛怒的模样,一时无语。

*

卫煌来到的时候,已经是午后。

“沈大人转运粮食救济万民,一路奔波。如今又马不停蹄为公主府之事操心,这般不辞辛苦,卫某敬佩。”照面之后,卫煌拱手,笑嘻嘻地恭维道。

沈劭这些日子与他已是熟悉,道:“分内之事,卫大人过誉。”

说罢,他请卫煌在堂上坐下,又让仆人上茶。

“那供状,我方才看过了。”沈劭道,“不知卫大人接下来作何打算?”

他没有提凌霄不许他登门的事,卫煌是个世故精明的,也识趣不提。

喝一口茶之后,卫煌恢复正色,道:“这也是我要与大人商量的。那贼人的嘴很紧,便是动刑也不肯说。公主的意思,务必要将其背后势力顺藤摸瓜查出来,若轻易将此人弄死了,实为不智。故而就暂且将他押在了牢里,从长计议。”

第299章 钓鱼(上)

“让我不必再审那犯人?”凌霄看卫煌一眼,“他这么说的?”

“正是。”卫煌向凌霄道,

“公主差点就被那贼人伤了,不审又如何找出背后之人?”春儿在一旁听了,不满插嘴,“沈大人莫不是昏了头?”

“沈大人说,此人不过是三斗教的一个小卒,就算撬开嘴,也说不出多少来。”卫煌忙道,“他手上,已经有了更大的犯人。”

凌霄露出讶色:“是谁?”

“沈大人已将此事写成了一份奏报,令下官呈与公主。”

说罢,卫煌拿出一份文书,呈到凌霄面前。

凌霄看去,只见那竟是规规矩矩写作了折子的模样,仿佛呈给朝廷似的。

她接过,将折子打开,里面的字迹小而俊逸,写得密密麻麻。

沈劭折子里说,早在两个月前洪水泛滥之时,他就已经紧急上书朝廷,请朝廷出面挑拨赈灾粮。后来粮食调来,存在永济仓,可到了开仓放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