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1 / 2)

转念一想,这也是人之常情,试想,就算是养只小猫小狗在身边,时间久了也有感情,何况是近身服侍过他的女人?

罢了,此时不宜逼他太紧,否则适得其反,再者,沈府有丧,将军府也死了人,此时办喜宴也怕不吉。

此事暂且放下不提,只能等沈曦过了三年孝期,再提成婚的事。

~~~

年节将至,清远县的大街小巷洋溢着过年的气氛,街市上尤为热闹。

杂耍卖艺是年节前必不可少的节目,在众人驻足围观的叫好声中,小贩吆喝叫卖着红灵灵糖葫芦的声音,带着当地特有的腔调,像一出尤为有趣、抑扬顿挫的戏文。

街道旁支着大大小小的摊位。

卖字的先生提笔挥墨,一气呵成,大大的福、春、囍字被人竞相购买,寓意吉祥的春节对联引得行人停步挑选。

摊位上摆满了守门驱邪的门神与看灶护家的灶王爷画像,印了百子图、不老松的年画,还有年糕冻鱼,菜蔬鲜肉.....

抬眼望去,货品琳琅满目,过年要买的年货应有尽有。

来往购买年货的百姓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将街市挤得水泄不通。

在街角转弯处,一辆不起眼的乌蓬马车悄然停下。

稍顷后,车上下来个年轻女子。

女子肩头挎着件蓝底白花的寻常包袱,穿着一身简单的杏色裙袄,头上戴着兜帽,脸畔还裹着厚实的围巾,看不清长什么模样。

不过,她无意转首时,那双清澈的眸子悄然一瞥,倒让人看得出来,必定是个极出众的美人。

女子付过车资,轻声问不远处的摊贩:“请问,保和堂怎么走?”

保和堂是清远县有名的药堂,几乎无人不知,摊贩热情地指了指不远处,走过这条长街,右转到下一个路口,便是保和堂。

温声致谢后,她扶了扶身上的包袱,向药堂的方向走去。

临近年节,保和堂问诊的人依然不少。

清远县属于甘州治下,地处大雍西北,冬季十分寒冷,今年的寒风格外凛冽。

许多不耐冷冻的人感染了风寒,便想趁着年节之前,抓一副药服下尽快好个利索,别耽误过年时探亲访友。

保和堂只有两间铺面大小,面积不大,隶属于县衙管辖,在清远县颇有声誉。

药堂里的崔文年崔大夫医术高明,乐善好施,看病开药,价钱便宜效果又好,很受周边百姓的认可。

保和堂虽属县衙所设,但由崔文年掌管经营,坐诊看病,只要药堂能够担负盈亏,县衙几乎从不干涉药堂的事务。

平素除了他看诊外,药堂里还有另外两人,一个是他的医徒刘行,另有一个是刚到药堂来旁观学习的富商之子丁末。

近日县郊王二家的老母染了疟疾,高烧不止,崔文年提了药箱带着去看诊,等他回来时,药堂内等候的病人已排成了长队。

那一溜长队在药堂内转了个弯又排到门外三丈远,让他忙得不可开交。

直到暮色四合,崔文年才看诊完最后一个病患。

他提笔写完医嘱,刚要起身,眼前又来了个挎着包袱的年轻姑娘。

崔文年坐回原处,抬起头来,温声道:“请坐,身体有什么不适?”

姜沅拿开围巾兜帽,轻声道:“崔二哥。”

崔文年一愣。

惊愕良久后,相见的喜悦溢满眸底:“沅沅,快来,我带你去见长姐,她知道你来了,一定高兴坏了。”

崔家宅子在药堂后街不远处的双桂巷,走路只需一炷香的时间。

崔玥儿的茶叶铺年前歇业。

她在街上买完年货回来,蒸好一大锅香喷喷的肉包,熬了小半锅浓稠鲜甜的红豆粥,又做了酸辣鱼片、干豆角溜五花肉、大白菜炖粉条,还有一碟子崔文年爱吃的拌豆腐。

做完这些,夜幕堪堪降临。

正打算去药堂喊弟弟回来吃饭,刚一打开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