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1 / 2)

随着冯掌院和李祭酒去的地方越多,吸气声越来越大,若非这是殿试,若非这题目是皇爷亲笔所写,有些人真是恨不得跳起来抓着周尚书的领子质问,他是不是想造反。

为何众人反应如此之大,无他,只是长长的宣纸上,仅写了几个大字:“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这题目何等僭越,一旦不小心犯了什么忌讳,抄家灭族的祸事转眼就至,本朝初立的时候,就有人因为犯了皇爷的忌讳,被夷十族,连学生都没能跑掉,何其可悲。

更别说,这份答卷是要交给皇爷看的。

一时间,无论殿内还是殿内,考生们都踌躇着不敢下笔。

别说这些没有入朝堂的考生了,就连周尚书,看到这个题目也震惊不已,就连在朝堂浸淫多年的他,也没有把握写上一篇精彩的文章,这场的考生,只能自求多福。

一时间,原本信心百倍的考生们都塌了腰背,精神萎靡下来。

昌永帝高坐御座,注视着考生百态,其中最多的情绪,便是不知所措。

嘴边噙着神秘的笑意,昌永帝继续观察着。

这题目,却正是昌永帝特意出的,为的便是选出一批真正的可用之才。

昌永帝年少践祚,御极已二十余年,正是大权在握、年富力强的时候,登基这些年来,虽然百姓的日子勉强算过得下去,但在富饶的表象下,隐藏了极深的矛盾,朝堂上的官员作为既得利益者,利益纠葛复杂,昌永帝极度渴盼能选拔出新的人才,助他实现抱负,因此才将题目定的如此大。

从丹璧走下,绕殿内一圈,再在宦官近臣的簇拥在去广场转了一圈,细细打量着每个人的神态,但昌永帝失望的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愁眉苦脸,为难的不行。

这些人,难当大用。

特别是会元,在自己走过的时候,居然一直低着头,只以额头示人,这等心性,实在上不得台面。

昌永帝嫌弃的想着,连会元都这个德行,其他人更是不行,也就有几个看着从容的,虽然扔难掩紧张,但尚有几分可取之处。

作者有话说:

更新啦,谢谢支持,可能大概或许还能有一章。

第85章

等等。

正当昌永帝对于这场殿试再也没有兴趣, 准备回干清宫休息,让周尚书等人盯着时,不经意间突然看见的一幕突然勾起了他的兴趣。

正在吩咐着太监的话语中途停了下来, 又重新走回了丹璧之下。

觑着皇爷神色提前让宦官将仪仗备好的王太监, 连忙冲着小宦官使着眼色,又请仪仗先行休息。

也不知是什么人改变了皇爷的想法。

王太监双手插在袖子里, 也打量着殿内的考生。

殿内考生是这届春闱的前十, 可以说这届科考学问最出色的人都汇聚在此, 无论老少,每人看着都风度翩翩,满腹诗书。

到底是谁呢?

作为陪着皇爷长大的贴身大伴,王太监自诩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帝王, 甚至皇爷的手指动弹一下,他都能猜到是想要什么。

对于能吸引皇爷注意力的人, 自然不能放过, 必然要多加观察。

顺着皇爷打量的方向,王太监也悄悄看了过去, 并在心里不断猜测。

是场中那个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吗?不, 不对。

是那个成熟稳重举止从容的中年人吗?也不是。

那是那个芝兰玉树斯文俊秀的会元吗?

是了,就是这人。

引起昌永帝兴趣的, 正是谢愈。

在昌永帝兴趣缺缺准备准备离开的时候, 却见到谢愈将一直垂着的头抬了起来。

抬起头的谢愈, 脸上并没有如昌永帝猜想般惶急不知所措,反而格外的镇定自若,黝黑的双眼散发着坚定的光芒。

正是这坚定的眼神引起了昌永帝的兴趣。

只见这会元抬起头看了眼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