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1 / 2)

作为新科状元,这次的朝会他也忝列其中,不止他, 同科的进士同进士们都列在其中。在以后的很多年中,这可能是他们唯一参加朝会的机会, 这次朝会之后, 这科考生们的去向便定了下来,绝大多数都是直接去往各地县城担任通判教谕等职, 在地方历练经年后, 才能重新回到京城。甚至对大部分人而言,这次朝会竟是他们一生中唯一能参与的一次。

冗长的朝会还在继续, 歌功的颂德的问安的, 种种声音此起彼伏, 不一而足,昌永帝端坐高台之上,垂眸望着朝臣, 无悲无喜。

北地的朔风呼啸而至, 从广场上垂首而站的人身上吹过, 袍服被冻得硬邦邦的,凉意顺着朝服的缝隙钻了进来。

着紫服朱的大人们尚能在殿内有一席之地,清晨的寒凉被高大的宫殿遮挡,倒还算暖和,但广场上的大人们,被这风一吹,嶙峋的身子打了几个哆嗦,颤巍巍的好似立即要倒在这广场之上。

就连那些正当壮年的大人们,脸色也不禁苍白了几分。

而此等烦恼,谢愈并未能体会,晨起时沈意特意让他穿上的羽绒夹袄将寒风抵挡在外,胸前后背处很是暖和,在一众冻得脸色青白的人之中依然如青竹般挺拔,引得众人频频侧目。

“请新科进士入内。”

昌永帝的召见被宦官们层层传递,终于传到广场。

来了。

谢愈眼神一凝,神色认真起来,他今日上朝最重要的时刻便到了。

在谢愈的带领下,新科进士们走到太和殿前,顺着宦官的指引,向着昌永帝叩首五拜,随即听着王太监尖细的嗓子念诵圣旨,赐予官职。

和往年相同,谢愈作为这科的状元,被赐予从六品官职,进翰林院,而一甲另两人榜眼探花和二甲第一名的传胪,被赐予正七品官职,亦是进了翰林院。而其他人,则根据考试情况以及前些日子的钻营分散到了各地,官职也是有高有低。

圣旨宣读完毕,众人再次跪拜叩谢皇恩,此时的昌永帝才一改之前兴致寥寥的神情,温声勉励。

又换来一种进士的热血忠心。

随即侧头看向王太监,王太监立时宣布退朝,护着昌永帝走下丹壁。

待昌永帝离开,太和殿的大人们也匆匆走远,急着处理当日的事情。

等到太和殿里的大人们也全都离开后,广场里站着的大人们才挪动冻僵的双腿,有序告退。

“今日早晨真冷,可把我冻得够呛。”

太和殿里皇城大门尚有一段距离,既然同朝为官了,自然不会一路沉默着,但皇城里耳目众多,谁又敢说些正经事情,自然天气便是最安全的话题。

“是啊,真的太冷了。”故当某位大人说了这么一句后,其他人纷纷应和了起来,说着这北地的寒冷。

“你们南方来的,没有见过这么冷的日子罢?”又有人这么问道。

“是哩,我们江南寒冬腊月里也没有这种刺骨的风,我骨头都要僵了。”

一时间从江南来的考生纷纷应和。

“不对呀,愈哥儿你也是金陵来的,怎么脸色还是如此红润?”和人抱怨着这北地的气候的赵澈突然想起什么,凑到谢愈身前来回打量,谢愈同样吹了一早上的冷风,但气色依然很好,脸上的红润绝非是被天寒冻出的样子。

谢愈抿嘴笑了:“内子寻摸了件名为羽绒的衣服,这真如织女的羽翼,穿身上半点不冷哩。”

这话一出,莫说赵澈等原本就熟识的人,就连那些早就苦于朝会寒冷的大人们,都将视线移了过来。

“京城里的锦绣阁就有卖哩。”谢愈一本正经的指明了地方,并详细的说着这衣服的好处。

就这样,借着这羽绒服,谢愈和他未来的同僚们初步搭上了关系。

而锦绣阁的尚娘子,却发现这几日里突然来了许多大人的家眷,点名要买这新出的羽绒,在他们的带动下,京城里掀起了一股新的风尚,锦绣阁的生意做得愈发广阔,当然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