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2)

官家姨姥爷的退位引起满朝震动,朝臣更是在文德殿前跪了三天三夜。

文宗皇帝坐在殿门门槛上,看着跪了一地的朝臣,有陪他一路走来的禹州旧臣,有他登基之后尽心尽力辅助他的文臣,还有他的子嗣们。

看着他们他怅然若失的说“我最近时常觉得后悔,后悔当年从禹州来了汴京,做了这个皇帝”

盛相公磕头喊道:陛下,慎言!

文宗笑了笑,说“长柏你把你姥爷王太师的模样学的足足的,其实我想退位并非为了考验你们的忠心。

桓王从十五岁就随我打理禹州事务,后跟着我一路走到汴京。

我有时候我虽然羡慕盛宏生了你这个好儿子,但是我的桓王也不差。把这赵氏的江山交给他,我是对得起列祖列宗的”

跪在雨中的桓王像似被雨水打中了,不停地眨着透血丝的眼睛。他一直知道父皇是认同他的,也是给他最大的支持人。

有几年身边的人一直担心贵妃势大,怕小弟最后得了那个位置,但是他知道不会的,最后证明他是对的。

对于父亲的退位,他既意外又不意外,前几年就时常听他念叨想回禹州看看了。如果卫姨身体好,估计他还能等几年,现如今怕是去意已定。

“我这辈子对的起父母,子女,嫡妻,却唯独亏欠了贵妃。我有时候想,这些年要不是她在我背后默默替我撑着,我说不定还坐不到这个位置。

刚娶她的时候,她就说只想在这山水风光中过一辈子。可是后来随我进了京,一待就是几十年,不要说这山水了,就是随意出去见见卫家人也是难的。

她为了我,为了我赵氏江山,为了孩子们操劳了一辈子。我不想她再这么辛苦了,我就想她和年轻时一样,醒在她喜爱的山水间”

桓王听着父皇的心声也是十分动容,谁不羡慕父皇和卫姨的情谊,可又有几人能有他们这样的缘分。但是他还是不想让父皇离开这里,离开他呕心沥血一辈子的基业上“父皇,天下名医何其多,定能找到治好卫姨的良药”

文宗看着眼前正值壮年的儿子,这是对他们父子来说最好的时候了“我知道你有这个心就很满足了,我对你唯一的要求就是做个好皇帝,照顾好弟妹们”

桓王看着两鬓斑白的老父亲,抹了抹脸上的泪水,声音坚定的说“爹,我一定会守好你打下来的江山,我也一定会照顾好弟弟妹妹们,我定会是个好皇帝,好大哥”

“好,好,好,有你这句话,我就能安安心心的陪着你卫姨了”文宗开怀大笑,走到雨中扶起桓王。

盛长柏看着眼前犹如师徒的两个官家,如此和谐的完成了两代帝王的使命交接,忍不住激动的俯身叩拜“陛下圣明,赵氏江山永固”

那一晚这样的唱诵从文德殿一阵一阵的传遍了汴京,是赞扬,是庆贺,是一代一代的传承。

今上继位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尊文宗为太上皇,禹州赵王府为太上皇行宫;沈皇后封母后皇太后,贵妃加封圣母皇太后;

贵妃亲子荣郡王升荣亲王,享食邑万户;裕德公主封裕德长公主,享食邑八千户。

....

我爹随着新皇登基,再加上戍边有功,升成了国公,我们又从娘的郡主府搬到了国公府。

因为姨姥姥回禹州不久后,舅姥爷一家也回了禹州。母亲记挂着,时不时要去禹州住上小半年伺候长辈,所以常年汴京禹州两地奔波。

后来大哥要去镇守云南,今上赐婚,许了皇后亲女康元公主做我大嫂。需要娘回来操持,娘才在汴京待了一段日子。这些日子她也没有白待,她把二哥和我的婚事也都定了,要不是我们年纪还没有到,估计她都想一次性把婚事都办了,她好在禹州守着姨姥姥。

二哥定了燕国公家的慧姐姐,我都觉得慧姐姐亏了。可是抵不上燕国公就喜欢二哥,一心想让他继承他的衣钵,在朝堂上横扫千军,让今上又爱又恨,现在可算是让他如愿了。

我呢,定给了博观表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