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占便宜。可你妹妹呢,回到家最多就是做个饭,吃了饭也拍屁股走人了,留下一大摊子事都是你在收拾,所以,你们家最勤快的人是你,最吃亏的人也是你。”
“我吃啥亏,二妹做饭我洗碗,从小我们就这样,她爱做饭,我爱洗碗。我弟人家是男孩子,从小就不做家务。你家小龙呢,又在家干啥呢?”兰兰此时对小姑心里的气还没消,没有被小姑挑拨起来。
晓晓和小惠是吃了饭就走了,下午,他们都要上班。
第二天早上,晓晓和小惠早早就到了母亲家门口,涛儿给找的旅游七座车也到了。
一大家子人全部上车,于静害怕回来晚耽误上班没去。两辆车出发了,晓晓本来算的多一个人,就打算自己不去。可小惠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你必须去,买单呀。”
的确,这一群人出去,到景点门票需要花钱吧,中午吃饭,晚上吃饭,租车的费用,孩子们一路吃的喝的,买单的人只能是晓晓。
小惠说出那句话时,晓晓很无奈地笑了笑:“幸好,我爸家的亲戚少,如果像别人家来个七大姑八大姨的,我可就活不下去了。”
晓晓不可能让父母掏钱,跟着一路的小姑就更别想,大姑和大姑父永远都只有等着的份,属于糖公鸡,一毛不拔就算了,还要沾一身便宜走。兰兰也绝对不可能出一分钱,这种情况,对兰兰来讲,那么多的外人,她不可能请她们的。
两辆车一路向南,直接往吐鲁番开去。
五月的吐鲁番已经三十多度了,热的要命,水果都还没有熟,什么西瓜、葡萄、杏子都不到季节,就算街上卖的,也是海南的西瓜,看着好看,吃起来不甜。
一群人进到景点就拍照,小惠成了专业摄影师,给大家伙拍照。
残存的夯土墙没有一丝绿,除了景点的牌子上介绍着这里发生过什么,现在已经什么都看不出来了。
晓晓带队的这一群人,对这些古迹看不懂,也欣赏不来,除了拍照就是拍照。
父亲说:“这个地方有啥看的?光秃秃的,啥也没有,就是一些土堆堆,二妹,换个地方吧。”
晓晓觉得到这些地方来就是错了,虽然叫古城,可一点看不出城的样子,至少家里的这群人对这个古城不感兴趣。
那就是坎儿井吧,最起码那里凉快,至于坎儿井的历史,就不必说了,说了也没人听。
从坎儿井拍照出来,开始找地方吃饭,十几个人,到这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地区,非要吃米饭点菜。
好吧,晓晓给找了一个湘菜馆,二楼包厢,一大家人进去吃饭休息。
中午饭吃完,直接去了附近的市场。
晓晓特意交代:“如果不打算买,就尽量不要问价格,如果真心要买再去谈价格,尤其是这里的少数民族。”
逛市场的人都知道,不买就别瞎问价格,就算都是汉族人,人家做生意的也烦你问半天啥都不买,更何况这里的少数民族,如果你问,他就以为你要买,他的热情极度高涨,让你最后不得不买。
进到市场,小姑和大姑就像没听见晓晓的话一样,见到东西就问,问的自己走不成了,被几个小商贩围住,非要让购买。
小姑是在新疆长大的,自然知道这些,可她就像第一次来啥都不知道一样,抓起来人家的干果就吃。
最后晓晓上前还价,付钱,买了一大堆的干果。
晚上回到父亲家门口附近,找了一个川菜馆,一群人吃了晚饭。
晚饭吃到十一点多,晓晓的车上坐着母亲、小姑和大姑,七座车其他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