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六曰九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礼者礼节。五礼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乐是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古代最早的礼仪性乐舞《云门大卷》。尧时有《咸池》。舜时有《大韶》。孔子自称其听过韶乐,大加赞赏,称其乐舞尽善尽美。禹时有《大夏》。商时有《大濩》。周时有《大武》。这都是古代著名的礼仪性乐舞。
周时保存有完整的这六套乐舞,成为六乐,分别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使用:————六乐流传到汉代,只有《大韶》、《大武》二乐。但汉儒说的很清楚,《云门大卷》用于祭祀天神;《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祭周始祖姜嫄;《大武》祭祀周代祖先。《咸池》祭地神,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虽然《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
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咸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某个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证明上古先民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后世才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而在丹道把四灵养成四象的过程中,更和图腾崇拜紧密结合起来!
眼前的虎青岚在与双头化蛇斗到真火狂涌的时候,似乎是心中下了誓杀此仇的决心。那股子深沉而恐怖的杀气一旦涌上心口,立刻激发了血脉中设下的禁忌!玄学中有龙虎斗京华之说,虎是禁忌中的禁忌。天龙一出,天地寂灭,敌我俱毁。而恶虎一出,杀星上身,见血方回。此刻虎青岚打开了血脉的禁忌,让充满了嗜血凶性的猛虎之魂觉醒,整个人已经变成了一头野兽。女射手这一口嗜血之咬狠狠凿在双头化蛇脖颈上。凤凰火与白虎煞气撞击在一起。化为一簇旺胜雪红花,开遍天地。双头化蛇气势汹汹的形体,在煞气猛虎充满攻击性的能量进攻之下,倏然变成了弱势群体。
眼看虎青岚占了上风,石苓人假模假式的问我,知不知道什么是图腾崇拜。我翻了个白眼,用复读机一样的腔调回忆教科书上的内容……“所谓图腾崇拜,是一定的民族认为一定种类的动物或自然物同本氏族有亲属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而产生的信仰。“图腾”一词是舶来语,源出北美印第安人的奥季布瓦语,意思是“他的亲族”。被一个氏族称作图腾的物多为动物,如熊、狼、鹿、鹰等,就成为这个氏族的标志,而且认为它对氏族可以起到庇佑和保护的作用,作为图腾的动物或植物成为全氏族的忌物,一律禁杀禁食,并且对它举行崇拜、祭祀的仪式,以促进这种图腾的繁衍。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礼记郊牲》中有一段论述,说明了要祭草木、昆虫、禽兽,表现出对动植物的崇拜:天子大蜡八。伊耆氏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辍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逐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土归其泽。
图腾崇拜方面也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如我国贺兰山岩画中就有大量的反映,而且图腾崇拜曾流行于世界各地,至今在世界一些科技欠发达的民族中还存在着。图腾崇拜在现代社会还有不少痕迹,岩画记载是一个方面,中国人繁多的姓氏是另一个方面。查阅《中国人名大辞典》,姓与动物有关的有牛、马、羊、虎、鹿、骆、龙、貊、貂、鸠、驷、驹、禽、凤、狼、狐、燕、雕、熊、鱼、虫、蟒、麒麟、鹘、鳌、驺、麋、鸿、鹦、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