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龙与虎(6 / 13)

装绅弄鬼 波将金 23168 字 21天前

拜有了较大的转变,动物的自然属性已不再是崇拜的主要内容,早期刀耕火种时代崇拜的一些动物神影响渐小,最后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对家畜、耕畜等十二生肖守护神的崇拜,这些守护神多已人格化,有些就是由具体的历史人物充任。在农耕社会中,牛马是主要的耕畜,马还在战争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让牛马大量繁殖,不受瘟疫之灾,古人就奉祀牛王、马王,作为牛、马的守护神。牛神祭祀比较多见,据记载,始自秦立怒特祠,实际上恐怕要远在此时以前。但作为统一的耕牛保护神的牛王,最早是见于宋代记载,当时奉祀的牛王,牛首人身,可见仍保留有动物特征。近代牛王神像,也有画一神化之牛者。

另外宋代以后,又有把孔子门生冉伯牛作为牛王奉祀的。冉伯牛因为名耕字伯牛,便被奉为牛王,而且牛王庙中往往画百牛于壁,以符合“伯牛”之义。由此可见民间崇拜的动物神,在人造神过程中牵强附会的状况。马神的祭祀,起源也相当早。《周礼》中记载的马神祭祀已非常隆重,“周制以四时祭马祖、先牧、马社、马步诸神”。以后历代沿袭马神之祀,并列入国家祀典。民间称马神为马王爷,每年仲夏奉祀,其中武人及有车马者奉祀尤勤。过去城市中多有马王庙或马神庙,庙中供奉的马王四臂三目,俗语“马王爷三只眼”,即指此神。

同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男耕女织”是主要的生产形式,种桑养蚕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养蚕需要较高的技术,蚕能否成活,顺利结茧,古人往往无法控制。于是古人就将养蚕这一生产过程神秘化,立下了许许多多的禁忌,并创造了蚕神。自商周以至明清,蚕神均列入国家祀典,而民间的奉祀更为虔诚。早期的蚕神形象,现存古籍没有记载。汉代以后,历代王朝皆祀先蚕为蚕神,先蚕意即开始养蚕之人。汉代奉祀的先蚕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魏晋南北朝北齐改祀黄帝。北周又改祀神话传说中的黄帝元妃西陵氏,即嫘祖。以后各代都奉西陵氏为先蚕,民间也多有祭祀她的。但江南民间主要奉祀的蚕神是马头娘,此外还有青衣神等。

陡然,断了蛇尾的双头化蛇兽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身子一扭,头一低,狠狠撞向煞气猛虎的下颚,头顶上一角飞旋,放射夺目金光,犹如蛟龙。“蛇头生角,化身为龙是吧?”虎青岚虽然杀机盈头,但是对战场的判断反而更加敏锐,一看到双头化蛇金光闪闪的独角。立刻侧身一让,虎头一偏,错过蛇头,一口咬在蛇颈上。煞气与凤凰火的力量再次发生大碰撞,凤凰火狂卷飞花。风流四散。这是双头化蛇兽脖颈上受到的第二击。化身猛虎的虎青岚攻击又狠又坏,每一次都咬在双头化蛇最疼最虚弱的地方,一口下去就是一大块肉没了。双头化蛇的脖子本来已经被咬成了细条,再被咬到这一口,顿时嘎巴断裂。一颗大好的蛇头就要滚翻着脱离躯体。

“让我助你一臂之力,”石苓人低声呵道:“日出东方何堂堂,狗不名狗名大黄,皇帝遣汝时,令啮长右与鼠,不令汝啮人伤,若啮人伤,白虎吞入汝肠,急急如律令。一云:不令汝啮人伤,烂汝齿,腐汝牙,自不去,虎啖汝。去!”

与此同时,“去你的!”虎青岚一个猛虎回身,虎尾一扫。那颗蛇头都是被女射手扫上了天,轰然炸裂。没有了一个头颅的双头化蛇全身瑟瑟发抖,茫然失措。虎青岚还不罢休,一个虎扑狠狠压上去,一阵狂嘶乱咬,将这头威风凛凛的双头化蛇兽外表火焰撕成了满空飘火,消失无形。当我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个可怜的双头化蛇已经被野兽化的虎青岚分成了数十块的肉块。“咕噜。”我吞了吞口水,用不敢相信的眼神看着面前之人……不,是头白虎!

这时候的虎青岚,看起来口角涎,目光凶恶,很不好说话的样子……这是不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石苓人颤颤巍巍的低声说,“我刚才算了一卦,是履夬:是出自《易经》中的两个卦象结合,履卦为乾天上,兑水泽下,履虎尾,不咥人,亨,也就是踩到老虎尾巴,老虎也不咬人;夬卦为乾下兑上,泽天,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