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虎啸龙吟(12 / 13)

装绅弄鬼 波将金 23307 字 22天前

们可没有考虑那么多。

仅凭少数古神的单一手段,无法改变世界。但轩辕黄帝,是一个既能毁灭世界,又能掌控世界的巨人。这样的存在,即使是毁灭一切之后,依然有能力重建一切,而这样的存在,才是最为可怕的变革者、最为强大的统治者。甚至黄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古往今来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据《史记黄帝本纪》的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司马迁的记载应该有来历。他所说的黄帝的疆域应该出自古籍记载。丸山在哪里?世人只能从《山海经》记载的名山来找。在《山海经》中,和丸山同音的只有槐山、役山,而且都在山东半岛至朝鲜半岛一线。从《史记》后面提到岱宗来看,此丸山应离岱宗不是太远。而引申得出岱宗就是泰山。所以丸山应在山东半岛至朝鲜半岛之间。西至于空桐。空桐在哪?很多考古学家都说在后世的甘肃的崆峒山。其实这是考古学家们不懂《山海经》的地理之故。据《海内经》,黄帝发迹于司彘之国,按《山海图》复原图,司彘之国在后世的西疆。黄帝族发达了,不可能将祖宗之地都丢了。所以说黄帝西至甘肃崆峒山的说法肯定是错误的。那么此处的空峒在哪呢?

按照天外种族通用语,空峒、昆仑、霍腊、贺兰、黄囊,五者上古实为一音。所以,空峒必与此昆仑、霍腊、贺兰有关。贺兰山在黄土高原,可以否定。剩下的就只有霍腊山和昆仑山了。而霍腊山在后世的里海东南。从司马迁提到西部有鸡头山来看,西部山脉应和鸡头山有关。而在《山海经》提及的皇朝,从今土耳其到兴都库什山脉之地理确实形如鸡的头。并且古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这可以从《山海经南山经》首经称第一山为鹊山,中间称猨翼山。末称箕尾山可以看出来。而鸡、即、箕三字也是可以同音互译的,所以鸡头山要么在土耳其,要么在兴都库什山脉。南至于江,登熊湘。这好理解。江就是今长江,熊湘就是熊山和湘山。熊山,南方语就是衡山。湘山,就是现在的君山。也就是说黄帝南疆到达了湘南。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荤粥、辉诸同音。

而《山海经》中的辉诸山在后世的首都以北。合符之符,就是兵符。合符也就是有会师的意思。综合上述信息,黄帝的疆域至少西到兴都库什山脉,甚至可能到达了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东至少到达了山东半岛,也可能到达了朝鲜半岛;北至少到达了首都以北之燕山;南到湘南衡山以南。从《史记》记载的情况来看,黄帝时盛况空前,相当强大,怎么后来会衰败了呢。要明白这一点。这就要涉及到当时的气候了。《山海经中次六经》所述的夸父之山其兽多牛乍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这里的牛乍牛,也是蜀山氏后人的音译词。鷩鸟,也是伯陵或巴人的音译。此经说夸父山的北面是桃林,广圆三百里。这里的夸父山应该就是夸父族的发源地。据《海内经》,夸父族出于共工之后第三代,可在夸父追日的故事,看到他们的悲剧。

在《山海经》中夸父追日有三个版本。一个是《海外北经》所说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之林。一个是《大荒东经》所说的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水。一个是《大荒北经》所说的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水。在上面第一个版本中,夸父是渴死的,死时手中之杖化为邓之林,可见夸父是死在邓之林这个地方。在第二个版本中,夸父是应龙杀死的,被杀时间在蚩尤之后。被杀地点在凶黎土丘。当时气候大旱。在第三个版本中,夸父也是应龙杀死的。地点在成都载天山。夸父被杀前也和气候有关。在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