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1 / 2)

其实赵玫没有大吵大闹,赵瑀已是倍感欣慰,便温声道“姐姐知道玫儿受了委屈,我那里还有一套点翠的头面,送给你压压惊,也算替你姐夫向你赔个不是。”

赵玫佯装没看到母亲含着警告的眼神,巧笑道“不行,还得让我姐夫再打一副金镯子,要绞丝嵌宝的高家巴着姐夫才得了金矿,暗地里肯定没少孝敬,你们可不能白了我。”

赵瑀脸色当即一肃,“你听谁说的”

王氏忙替小女儿说话“她小孩子家家的知道什么,一时乱说话,瑀儿别理会她。”

赵瑀摇摇头,“你们才来两天,如果没人嚼舌头,怎么能知道高家的事玫儿,你到底听谁说的这人居心叵测,我这里不能容。”

赵玫比她更惊讶,“这还用人特意说我和母亲从京城到济南,这一路上风言风语多了去了,都说明面上是高家开金矿,暗地里是姐夫在把控,你家发大财了呢”

此话一出,屋里顿时静得鸦雀无声,只墙角偶有草虫鸣叫,听起来反而更让人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赵瑀深深叹了口气,怪不得妹妹一来就朝她要东西,原来早就听见了这样的谣言。

想来外面早已传开了,只是没人敢到自家跟前说,所以她至今都蒙在鼓里。

会不会有人借机生事赵瑀的心猛地跳了下,忽然间就觉得透不过气来,

王氏看大女儿神情郁郁,忙安慰道“别听外头人胡说,不过是眼红姑爷而已,身正不怕影子斜,早晚谣言会不攻自破。”

赵瑀勉强笑道“莫须有的事,我们不怕。母亲,实儿恐怕要醒,我先回去了。”

她急匆匆回院子,却碰见往外走的李诫。

“刚收到谕旨,有人弹劾我贪墨,皇上叫我写自辩折子。”李诫笑嘻嘻的,根本没把弹劾当回事,“正好,按之前上奏的产业申报法子,我先来个百官之表率”

第104章 104

击败政敌的方式有很多, 但历朝历代屡试不爽的, 就是在“贪腐”上做文章。

看李诫不顺眼的人自然想到了这个法子。

也难怪,他辖下一座明晃晃的金矿,开矿的又是他推荐的人,任凭谁也会认为有猫腻。

不止官员, 就是老百姓往往也认为“无官不贪”, 所以李诫贪腐的传闻愈演愈烈。御史又有风闻奏事的权力, 不具名就能参他一本。

消息一传开, 众人是议论纷纷,其中不乏有看好戏的,也有等着落井下石的, 还有人偷偷松了口气比如说杨知府。

年前,李诫让他整理去岁的赋税征银明细, 他一直没能拿出来。

不是他拿不出来, 而是他不敢拿出来。

卖粮换银,涉及到粮价制定、铜银兑换、劣银假银、火耗过重等诸多问题,从乡里到县里, 再到州府, 其中层层盘剥, 他就是闭着眼睛,也能说出十来条。

但赋税征银是温首辅一力推行的, 先皇也对此大加赞赏, 有先皇的金口玉言在, 杨知府深知不能触这个霉头。

更何况杨家和温家好歹还算拐着几道弯的亲家, 温首辅对杨家也诸多提携,他不能背后拆台。

而且李诫那么精明,他更不敢拿假账糊弄这不是上赶着递把柄么就像他的族兄杨通判,一个钱粮不符的差错,就让李诫打发到山沟沟里放羊去了。

两边都得罪不起,所以他就一个字拖

拖来拖去,他终于见到了曙光。

巡抚大人终于被弹劾了贪墨,呵,随便查查就能找到证据的罪名,这下李诫自顾不暇,总没心思再管赋税征银的事情了吧

杨知府想着,不由笑起来,然笑容没展开到最大,便凝固在脸上了。

“呦,老杨什么事这么高兴,是不是你又当爹啦”李诫晃晃荡荡从门外进来,嬉笑道,“你都快五十了,雄风不减啊这劲头用在当差上多好,赋税征银的明细呢拖了快半年了,我说的话你是不是都当放屁了”

“大人说笑了,下官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