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1 / 2)

外面又是一阵大笑。

轿子里赵瑀的脸悄悄地红了。

太阳渐渐西沉,殷红的余晖给花轿镀上一层瑰丽的色彩,一朵朵粉红莲花瓣似的晚霞绽放在天际,映红了赵瑀脚下的道路。

远处飘飘渺渺的炊烟中,归鸿翩翩起落,静谧又安详。

京城外的官道上,一人骑着马疾驰而过,尘土飞扬,惊起林中的一群倦鸟。

马背上的人满面尘土,身上的澜衫被汗浸透了,下摆和靴子上都是泥土。

他似乎很着急,不停挥着马鞭,力图让早已疲惫不堪的马儿再跑快一点儿。

距离城门还有七八里地的时候,那马终于坚持不住,一跟头栽在地上。

那人也摔下马,这一下似乎摔得不轻,他躺在地上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

他坐起来摸摸马儿,掏出水囊给马儿喂了几口水,满怀歉意地说“辛苦你了,你暂且歇歇,我等等再来接你。”

他撑着膝盖,摇摇晃晃站起身,也顾不得收拾散乱的行礼,努力向京城的方向走去。

夕阳下,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看上去十分的寂寥苍凉。

第22章 022

喜轿抬进了李诫家的院门,落在红毯上。

唐大太太隔着轿帘说“待会儿新郎官要射三箭,有一箭在轿帘上,都是去掉箭头包着红布,你别怕。”

不一会儿,就有人朗声喊道“一射天,二射地,三射天长与地久”

三箭过后,赵瑀又听见外头的人喊“踢轿门,新郎官踢轿门”

伴着一声轻响,轿子微微震了下。

一阵哄堂大笑,有人拍着巴掌嚷道“哎呦喂,李诫,刚才箭就软绵绵的,现在踢轿门也轻飘飘的,看不出你还是个惧内的主儿。你可是一脚能踢折碗口粗的树的人,这么怕老婆,今儿晚上能行不能行啊”

李诫笑骂说“我是娶媳妇,又不是比武,用不着瞎逞能”

男人们的口哨声起哄声连成一片。

唐大太太大声叮嘱赵瑀,“踢回去,用力点儿”

赵瑀红着脸,用力踢了一脚。

“咣”,轿门抖了一大抖,惊得李诫呆了下,随即傻愣愣问道“你脚疼不疼”

人们又是一阵大笑,赵瑀就是脚不疼也觉得疼了。

轿帘打开,一只素白的手伸过来,掌心向上,上面还有几道深深浅浅的红色伤痕,这是李诫的手。

他的手指修长,骨节分明,若不是那几道刺眼的伤疤,绝对是一只完美无缺的手。

赵瑀有些疑惑,应该牵红绸才对,难道他要牵自己的手

隔着盖头,天色又暗,赵瑀看不到他脸上的表情。

鼓乐声越来越大,人群的声音越来越小。

那只手却倔强地停留在空中。

赵瑀忐忑着,将手放了上去。

李诫立即紧紧握住她的手,小心翼翼将她扶下轿。

唐大太太忙递给他俩一段红绸,“一人一头拿着”

李诫一手拉着红绸,一手牵着赵瑀,那别扭的姿势看得众人忍俊不禁。

赵瑀轻轻一缩手,没挣脱开,低声说,“松开,看人家都笑话了。”

李诫不怕他们笑话自己,但怕赵瑀脸皮薄禁不住,犹豫了会儿,到底松开了手。

此时天色已完全黑下来了,赵瑀顶着红盖头,微低着头,借着满院灯光,也仅能看清脚下的方寸之地。

虽看不清前面的道路,但她没有丁点儿的迟疑,紧跟着李诫的脚步,踩着红毡子,迈过火盆,跨过马鞍,进了正房堂屋。

李诫家里没什么人,二拜高堂的时候,只对着上首两张空椅子拜了拜。

随着一声“送入洞房”,唐大太太搀着赵瑀进了新房,一群人跟在后面笑闹着“挑盖头,看新娘子”。

唐大太太把一群混小子都轰了出去,只留下几名帮忙的妇人。

坐帐、撒帐,忙了一通后,喜娘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