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叹了一口气道:“那就好。只有这一次,以后妾身真的不能再带你见他了。”
王玄姬朱唇一撇,道:“谁稀罕?这个人很普通寻常,好似还有点拮据,我只对他的文章诗赋有兴趣,文才确有圈点之处。”
王玄姬并不怪罪朝云,因为朝云说得并没有错。若是王玄姬与秦亮往来,她的母亲白氏当然会反对,她太了解母亲的想法。
在白氏的心里,王玄姬虽然是妾室生的女儿,母方的出身不好,但如论如何王玄姬是宜城亭侯、征东将军的女儿,姓王。加上白氏觉得女儿的姿色罕见,完全可以弥补母亲出身卑微的弱点。所以白氏的安排是,王玄姬必须嫁皇室公侯,再不济也得是士族子弟,广有良田豪宅、世代为官的门第。
像秦亮这种稍显寒微的形象,白氏打死也不愿意的,根本不可能有商量妥协的余地。
王玄姬悻悻道:“那我回去了。”
朝云道:“妾身跟女郎一起出来,也得把你送回去。”遂唤来车夫赶车,两人同乘。
二人面对面地坐着,一时沉默不语。过了一会,王玄姬才有点失落地开口说道:“我以为你今天还会舞剑,我正好有幸一观。”
朝云立刻回应道:“如今白夫人尊贵,府上那么多歌女舞伎不便亲自教授,妾身无以为报,往后可来府中教习歌舞。女郎若想看我剑舞,有的是机会哩。”
王玄姬轻轻点头,她抬起手,里衬袖子便自然地从光洁的手上向后一滑,白净的指尖露了出来,她伸过去轻轻挑开帘子一角,怔怔地看着外面。
其实外面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只能看到墙。一如秦亮之言,洛阳的这些里墙挡视线,让人感觉很不开阔。
卷一 第20章 东吴之丝
朝云可能是个细作。但秦亮还不能确定,只是怀疑。
因为朝云主动结识他的理由,便是欣赏他那篇《请吕公止争界书》、仰慕他的才华;现在看来,朝云可能看不懂文章。那篇文章的遣词造句虽然不如杜甫的诗华丽,但典故多、内容也更复杂。
如果朝云连那几句诗都看不太懂、或者没用心品读,又怎么可能有才学或心思去读懂枯燥的文章?相识的最初理由不存在了,那么她的动机就得重新审视。
不过万一朝云只是关注洛阳名士的点评呢?她只是附庸风雅,只看重秦亮的名气、而不是文章本身?
所以秦亮的推测还存在不严密的地方。
次日秦亮依旧去大将军府上值,早上的过场走一遍,巳时他去库房找存档看,却又在满屋子简牍的地方遇见了长史孙礼。两人相互礼节寒暄了两句,原来孙礼到此地、是为了找有关吴国的简牍。
秦亮最近经常来这个地方,便帮着孙礼找。一边忙活,两人一边说了些应景的话,话题自然是吴国。
孙权还活着,估摸着没几年就快六十岁了。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吴国国内的许多大臣分成了两派,形成了内斗的局面。这样的事在历朝历代都不新鲜,类似的情形无数次上演过。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却总有相似之处。
秦亮想起昨日孙礼说起,在大将军府呆不长久了,大概要下放到地方做官。今日又见孙礼收集吴国的案牍,于是秦亮不禁揣测,孙礼要去的地方可能是淮南或荆州。
另外朝云与王凌府的白夫人有来往,说不定也认识王广。而王凌是征东将军,人在淮南。
汇总现有的资源,秦亮隐约觉得,自己想去前线带兵的机会,可能就在南线。只不过,落到实处要怎么实现、还要等待事情的发展和具体的机会。
又过了两天,朝云果然来到了秦亮家造访。秦亮学着长兄接待客人的做法,殷勤招待,准备了好酒好肉。及至天黑,里坊关闭之前,他才送朝云回去。临走时,秦亮还拿出了两匹江南丝绸赠给朝云,那是曹爽赏赐给属官的东西。
……朝云来王家府邸时,又把江南丝绸分了一匹送给王玄姬。
那吴国的织物确实织得好,王玄姬抚摸着精细的缎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