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2)

隔了几日,陈芙便动身回京,赵清月也跟着她离开了。

女学中,只剩下二房和旁支的几个女孩儿。

老太爷一去,陈家似乎少了很多生气,姜贞与陈莹再没有去过虹园里玩耍,去年冬天,她们堆了一园子的雪人,老太爷为了让她们在夜里也能看雪,曾叫人沿着游廊挂满了灯笼。

如今也只是回忆了。

陈恕在闻溪院闭门读书,扬州城中关于他的流言,不论好的坏的,都渐渐沉寂。

物换星移几度秋。

转眼间,万泰二十一年的海棠开了。

第26章 兰花陈恕心想,姜贞像太阳。……

春光正好,陈府花园中桃李竞相盛放,在雪中蛰伏了一冬的草木,也焕发了新绿。

几个小丫鬟穿过花园,一路往和方院的方向去。

“你听说了吗?二夫人要给二少爷议亲了呢。”

“当真?不过二少爷都十九了,的确也该定亲了。”

其中一个小丫鬟小声地道:“你们说,二少爷会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几人沉默半晌,竟得不出一个结论。

有人喃喃地道:“总归……是那种名门淑女吧,二少爷那么看重重规矩。”

一句话浇灭了几人心中那点子春情,二少爷丰神俊逸,但性情冷淡,守孝期间,虽不能婚嫁,但大少爷屋里也没少了人,只二少爷始终恪守规矩,闻溪院伺候的都是老嬷嬷和小厮。

几人收敛了心思,加快脚步,不多时,便到了和方院。

二房的这一处院落,虽然不是府里位置最好最宽阔的,但里面的布置却是陈家最雅致的。

入门就是一块五福临门影壁,绕过影壁,是山字排开的前院,正房庭前摆着两口缸,正是初春,荷叶还未冒头,角落一架葡萄已经露出一点羞怯的绿。

小丫鬟们走进去,一个绿衣丫鬟问清来意后,进屋禀告去了。

不多时,绿衣丫鬟便出来让几人进去。

掀开帘子,只见靠窗的榻上两人对坐着,一人身着一身茜色立领对襟长衫,头上松松挽着个偏髻,岁月只在她脸上增添韵味而不见风霜。

与她对坐着的是一娉婷少女,杏眼翘鼻,朱唇一点,容色秾艳恰如芙蓉出水,她正翻看着一本账簿,衣袖滑落,露出半截欺霜赛雪的手腕。

丫鬟齐齐见礼:“二夫人,姜姑娘。”

江氏叫了起,问道:“老夫人有什么吩咐?”

领头的丫鬟道:“禀二夫人,老夫人说开春要给几位小姐制衣,奴婢等人特送来布料。”

她示意身后几人将布匹放在桌上供姜贞挑选,姜贞选了几匹颜色清雅的就坐回去了。

待丫鬟们走后,江氏才问道:“如今早已除服,怎么不做些鲜艳的衣裳,多好的年纪。”

姜贞摇了摇头,“二夫人知道我的,衣裳首饰都非我所爱。”

江氏低声叹了句,“你呀,也跟恕哥儿一样是个书虫,要是莹姐儿有你半分懂事就好了。”

姜贞一笑,“莹莹也很好,我可羡慕她能御马了,我们约好了去太清池踏青,莹莹说要教我骑马。”

江氏失笑,“就她胆子大,你们出门要带好护卫,小心些。”

姜贞点点头,将账本推给江氏,低声道:“二夫人,您看这里,这账目是不是记错了。”

江氏对了一遍,抬眼看她,姜贞解释道:“苎布每匹二十贯,棉布每匹三十贯,上个月卖出四十匹棉布,二十一匹苎布,较前

一月多了一倍,但为何利润却对不上?”

江氏仔细翻看了正月的账簿,姜贞又在纸上算了一遍,最后算出来有两匹苎布和一匹绢布的银子不见了。

姜贞蹙眉道:“这掌柜的做账也是费尽心思了,若不仔细些,还真瞧不出来。”

江氏出身商贾之家,方才早已看出来掌柜做的手脚,姜贞小小年纪,能如此敏锐地察觉出问题,还真是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