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就罢了,他将来是肯定要当丞相,要治国的。

自己为何也混在其中?他不喜读书啊!

可有的人,他就算不喜欢做某些事,天赋也超出常人。

刘邦把王陵叫来时,本来只需要一封诏书。刘盈非要“告家长”,刘邦便顺从儿子的恶趣味,将诏书发给了王陵之母。

王母拎着慈母棍,把不思进取的王陵撵得上了树。

王陵见到刘邦时,眼神十分幽怨。

刘邦带着刘盈,父子二人故意用频率一致的声音捧腹大笑。

王陵都被他俩逗乐了。

“都要当皇帝和太子了,怎么还和以往一样?”王陵叹气。

刘邦笑道:“那不是很好吗?这样你们才安心啊。”

刘盈叉腰:“我一直都是千古明君,从未改变!”

“好,对。”王陵在父子二人的压迫下,无奈拿起了笔,眉头拧做一团,把贤人们的讨论记录下来。

明明会议记录可以交给文吏,刘邦非要自家重臣来亲自记,不知道是什么毛病。

吕雉把刘邦和刘盈的来信丢到一边,看着镜子里自己因皱眉太多而生出的新皱纹,气得想砸镜子。

刘邦把干活的重臣都拉走了,剩下的活,他让吕雉看着办。

吕雉怎么办?

她扒拉着刘邦和刘盈给她留下的能臣名单,冥思苦想能用谁。

吕雉相信刘邦和儿子认贤才的眼光,但她担心,自己前脚用了谁,这父子二人后脚又把人带走了。

“还是用秦朝旧臣吧。”吕雉决定重用蒙毅和章邯。

刘邦和儿子总不至于把六国士人最讨厌的秦臣拉去记笔记。

吕雉本来想用蒙恬。

蒙恬不愧是始皇帝留给公子扶苏的人,她最喜欢蒙恬。但蒙恬回北边防备匈奴,此事非常重要,她无法另外给蒙恬安排任务。

匈奴趁着秦末混乱,大举南下犯边。

刘邦已经决定继续定都关中,而不是洛阳。

定都关中,都城肯定仍旧选择咸阳附近。大汉的都城,如今离与匈奴的战线很接近了。

吕雉捏了捏眉间。

作者有话说:

二更合一,补昨日欠更。

碎碎念:

1、

汉昭帝时,西汉政治方向转型,召开过“盐铁会议”,将大汉从崩溃边缘拯救回来。以“思想会议”为转折点,大汉剧情进入新篇章。

2、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封建君主专制,孟子的政治思想是类似后世的议会制度。

荀子更符合实际,孟子……孟子在思想上或许比荀子更像圣人。

第104章 煌煌炎汉由此始[VIP]

鲁城辩论, 原本决定一旬结束。

前来的士人越来越多,又全是自带干粮,鲁城辩论不断延长, 最后定为一个月结束。

一个月后, 刘邦就要登基了。

汉臣离开了鲁城,士人仍旧留在鲁城呼朋唤友,私底下组织辩论。

刘邦没有制止。

“等我登基了就制止。”刘邦对萧何保证,“我一定强制他们回归籍贯种地!”

萧何脸上的怒气这才消散。

哄好了萧何,刘邦私下对刘盈,又换了一副嘴脸:“他听士人辩论不是听得很开心吗?怎么又不开心了?真是难懂。”

刘盈驳斥他阿父的荒谬言论:“阿父明明知道萧伯父听士人辩论得开心是因为他本身好学,见士人离开原籍太久不事生产是担心大汉, 你哄完人后又说别人难哄,这人前人后完全不同的模样, 实在是小人行径。”

他扯下眼皮:“阿父小人!”骂完就溜。

刘盈翻窗,刘邦脱下草鞋, 朝着刘盈的背影砸了出去。

“哎哟。”砸到了刘肥。

刘邦再次为刘肥为刘盈挡鞋的神出鬼没能力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