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安全,我之前在城市边沿的别墅居住了几个月,现在可以光明正大回家,心里自然是高兴的。
无歆那天半夜负伤之后过度运动,导致伤口严重撕裂,坐了两个月的轮椅。叶雨青听闻无歆“叛逃”的消息,担心引火上身,连夜离开了酒店。
她预料的没错,一段时间里爸妈常带她出去,从未见过有人来家门口闹事,只偶尔有些信封找她。虽然无歆帮助了我们家,但是妈妈好像处处看不惯她,似有似无的厌恶她,近乎刻薄之情。
“你这么弱小一个,好像我种出来的小白菜只剩一口气的样子,半死不活的。别怪我这么说,也别看我还是在肆意妄为的年纪,实际上我只比你小半岁。在我们这样的家庭里,不可能有简单纯粹的孩子。我和你一样没机会戴红领巾,也没在学校上过几天课,但我同样也进过研究中心,参与过药物实验。
“我从小就听说过你的父母,他们很危险,各国警察叫他们恐怖分子。世界上有很多人知道他们的存在,甚至很清楚他们的身份。不过,基于各式各样庞大的利益关系,他们宁愿舞刀弄枪也不肯或无法向警法透露一丝一毫。
“你已经在我家住了三个月,爸爸妈妈的事情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三个月,对于生死战场来说不算短。他们这么久都没有来找你,难道一点都不担心你做出什么对他们不利的事情吗?如果你不是他们派来的间谍,那他们一定很有自信掌控住爸爸妈妈或者是你。
“你用之前收集来的信息,像泥鳅一样帮我爸爸妈妈夺回产业,让你父母有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听说你还有几个朋友被他们杀了,所以你应该不是间谍。从很多年前开始,他们就一直严密盯防着我家的一举一动。可是你来了我家,他们居然一点都没有提高警戒状态,这不是很奇怪吗?
“是那些信封对吧?信封每次都是由他们的人亲自送到你手上,看完就带走,防止我们看到里面的内容。所以,信封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你敢告诉我吗?经过三个月的相处,我发现你的个性跟我有几分相似。于是我换位思考了一下,什么样的东西可以控制住我呢?
“人质。没错,对付自以为是的小孩,惩罚她的朋友通常比惩罚她本人更奏效。信封里不是尸体的照片,就是你朋友血肉模糊痛苦的样子。我说的对吗?虽然你处理问题时杀伐果决,但你非常热爱生命本身。不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所有人的生命在你眼里都同样独一无二,美好珍贵。你不采取行动并非因为冷血无情,而是因为你回去这个行动改变不了他们被杀害的结果,所以在找一个最佳时机,一击必胜。爸爸妈妈跟我谈过这个问题,我们一致支持你。但需要提醒你的是,无论你的准备有多么周全,都请思索再三之后再付诸行动,因为你现在这一身伤就是没有准备周全,莽撞行动的下场……”
如果非要用历史人物来形容叶氏夫妇,从某种角度来说,我的第一反应想到了两人一个是战国名将白起*,另一个是纳粹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第47章 “正义先生”
6
容释之调出几则新闻标题, 将便携型笔记本转过来对着我们。
“2023年10月8日,警方抓获五名持枪儿童;该年12月29日,警方督察被一个十五岁女孩当街刺杀;2024年7月14日, 七名初中生抢劫珠宝店价值千万元的珠宝,时隔半月后被捕获这里是我随手找出来的几条,最后一起抢案的犯人被捕就在前几天。他们行动时的肢体语言具有强烈统一性,在审讯时他们居然宁愿死也要维护组织, 整体呈现符合叶永恒所期望的傀儡状态。我们唯一获取的信息是他们称呼首领为‘正义先生’……”
容释之是想问无歆为什么派出来行动的都是孩子, 而且这些孩子还拼命维护折磨他们的组织。学过心理学的人就是喜欢包装自己的话,使其容易接受。很显然,无歆现在没有闲心等他讲完,直接打断了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基于蒙面电击实验, 在1971年夏天策划了斯坦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