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得这么顺畅——大夏天的,本地可没有这么多红薯供粉条厂两班倒着加工。
哪怕大家都已经发现,粉条厂的活计不比下地轻松,还是很羡慕那些在粉条厂上班的工人——干一个月拿一个月的现钱,足够买一年吃的粮食,谁不希望自己也能进厂上班?!
可惜粉条厂的岗位已经满了,大家不得不继续耕耘着土地,希望它的收获能多一些,不要跟粉条厂工人的收入差得太多。
现在各生产队的夏粮收成已经统计出来了,全大队平均亩产达到五百一十三斤,无疑是一个丰收年。留够公粮,分到大家手里的麦子同样是历年来最高的二百八十斤,哪怕秋收不增产,只要能稍微贴补一点儿,一年的口粮就不愁了。
正因为一年的口粮不愁,所以夏菊花等大队干部采纳了当时赵仙枝等人的玩笑话,安排社员们把刚刚整理好的土地上,都种了晚红薯——自己大队建了粉条厂,还老从外面运红薯过来,所有平安庄的社员都有些意难平。
漏粉,还是用自己种出来的红薯更得劲。
各生产队在春耕的时候为了交公粮,都种了早红薯,有了种晚红薯的打算后,便不舍得再把藤蔓喂猪,而是修剪到合适的长短,按林技术员的办法种进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