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姓樊,然而主弱臣强,朝中政务都操于权宦之手,大将军陈故达行废立之事,鸩杀国君,推立了洛南国主的幼子继位。

兵灾四起,要么用外部矛盾转移内部矛盾,比如对边地用兵,或者争取大周的支持。

目前那位陈大将军准备走的是第二条路,他派人送上厚礼,希望大周天子能正式册封他拥立的幼主为国君,并给他一个辅政的名号,若是大周能同意自己的要求,他愿意割让一些利益出来。

温晏然看完萧西驰的信,向庆邑部使者道:“南边的事情,朕已经知道了。”让人退下,又召袁言时等人过来议事。

袁太傅在风闻萧西驰派人入京时,心中就有了些准备,如今天子询问,便老实回答道:“先帝一朝,对南滨诸国素来以怀柔为主,多免其朝贡,而且时常加以赏赐。”

温晏然闻言,似乎想说些什么,末了却只是笑了笑便罢。

池仪晓得天子性情大有促狭之处,此刻大约是准备打趣两句“先帝仁厚”,只是大周素来重视孝道,如今又是世族重臣在御前奏对,所以不好说笑而已。

以厉帝的性格,自然不是真的想免除朝贡,可是南滨诸国不遵号令,若是攻打他们,不但路途遥远,而且耗费过剧,反正有庆邑一部充当缓冲带,外面再怎么乱,也乱不到他眼皮底下,也就当做看不见罢了。

袁言时:“按照萧将军书信所言,洛南似有重归之意,陛下不妨允准。”

既然陈故达希望得到大周的支持,那洛南多半会恢复对建平的进贡,如此一来,中枢在名义上不费一兵一卒就能重新收回南滨,这件事放在哪一位君主头上,都能算是一件大功绩,而他们这些朝中大臣,也能混个青史留名。

温晏然闻言,却是不置可否。

第一百三十六章

袁言时见状, 也不再多话,静候天子吩咐。

温晏然在思考,洛南那边为何想要这样一纸册封。

南滨那块地方的大小势力自专已久, 对它们来说,大周的威信正在逐年下降,如今那陈姓贼宁愿俯首称臣也非要讨来一纸诏书, 自然是因为南洛内部情势严峻,想要维系自身的统治,就必须寻求外部的支撑。

温晏然缓缓道:“先帝厚待南滨, 却未见洛南有感念之意, 至于逆贼陈氏,弑君篡权,更是不堪教化,朕焉能册封此人?”她面色并不严峻, 但落在大臣们的眼中,却显出一丝天威凛然之意, “他想要国书, 那朕就写一封给他。”微微扬声, “杜卿。”

舍人杜道思出列, 垂首:“陛下。”

温晏然一字字道:“替朕拟旨,洛南伪主乃逆贼所立,今当废为庶人, 从樊氏宗族中令择贤才为君……”顿了下,询问, “上一代南洛国君, 还有多少子女幸存于世?”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超过了一般舍人的知识储备范畴, 还好杜道思也是南地人, 对周边情况时时留意,才能及时给出答复:“除了最幼者之外,还有二女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