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渣同研磨,然后加水浆制,再与沙土,石砾混合,以为墙胆,坚实无比……”

这里的“白石”指的就是石灰石,而“墙胆”的意思则是城墙的内核。

温晏然听的时候,脑海中忽然划过一条知识点“将沙子、石子跟水泥按照1比2比3的比例混合,成品就是最简单的混凝土”。

她之前是有透露过水泥的配方,但绝对没有跟人说过混凝土该怎么做,从水泥技术成熟,到混凝土初见雏形之间,也过了不少年,绝不是立刻就能发掘出来的技能点。

所以工部主事口中那句“依照古法”,应该是实话。

温晏然并不晓得,旧城墙内本来填的就是土跟石头,此地工匠为了减少运输麻烦,便想着废物利用,将水泥与原来的旧料充分混合,作为新的内胆,至于详细配比,则是由景苑那边接受了皇帝研究思维的方士们的工作成果。

温晏然退后两步,重新打量面前新建好的城墙,心中感慨万千,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可小觑,还好自己走的不是常规的推动技术发展型穿越道路,不然每掏出一个新技术,就得到一回“这玩意我们其实已经有了”的回复,很容易打击她的职业信心。

第一百五十章

秋日的阳光下, 远远看见一行人正在河堤上挑淤泥。

其中有一人生者一张圆脸,竟然是建平内的散骑常侍张络。

等池仪从前营回来后,张络便奉天子之命, 前往运河这边,安排第一批官隶撤离。

为了维护工程秩序,此地除了工部之人外,还有许多右营中的兵卒。

民役们已然快要将建州到雍州陀清河这一段完全挖通, 南地气候湿润,多见水泽, 负责运河事宜的水部官吏亲去勘察,然后圈了一块平地,这块平地主要由沼泽构成, 与陀清河相距三十里,他们先后派人挖了两条河渠, 连接沼泽与运河,将沼泽积水排空的同时,又可以自上游引水, 灌溉土地。

若从空中俯瞰的话,沟渠, 平地还有运河,恰能组成一个不太规则的梯形。

被派来陀清河这边的水部官吏都不是生手, 之前新建的流波渠长达数百里,还用了井渠的新法子, 也不过一年多便彻底竣工,如今修两条三十里长的小型河渠, 当真是轻松容易至极。

如此一来, 这片沼泽便能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负责此事的水部官吏赵去暑粗略估算了一下,觉得用最保守的方式估计,也可灌溉土地三百顷。

一顷土地等于一百亩地,周围除了旱涝保收的三百顷外,也有其它可以开发的荒地,若是能将这些土地都利用起来,绝对可以养活不少人,只是此处积水刚刚排空未久,尚未有人耕作过,还需慢慢开发。

张络来前得了温晏然的旨意,能够便宜行事,等水渠竣工后,当即给第一批劳役时间即将告罄的黔首授田,让他们能就地安居。

授田方案也是天子跟户部商量后定下的的,每个青壮都可以授露田三十亩,桑麻田十亩,不可买卖。

严格来说,这些黔首此刻还是官隶之身,张络也方便对他们做出各种安排,等田地分好后,就颁布新规,居住下来后,第一年先免除赋税,从第二年开始,前三年都需要上交所收获粮食的三成,第五年两成,第六年一成,此后就一直按照一成收。

在此的百姓并不能意识到税制从人头税改为土地税是一种怎样的变化,却会因为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希望而振奋。

而且这些人习惯了有组织的生活,也方便进行教导,运河这边的负责人辛边出身寒门,不仅擅长水利方面的工作,也了解农耕之事,她将挖河渠时清除出的淤泥留下当做田地的肥料,又将草木灰跟绿肥的使用方法传授给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