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给他一纸任命,依旧惹得那位镇南将军大怒,直接带兵将之枭首示众,陈故达的整个家族也随之覆灭。

乌流部头人战战兢兢地想,他们若是不有些眼色,派人襄助董复郡守,挽回下之前的过错,万一天子因此生怒,派兵灭了他们的部族该如何是好?

使者心中佩服至极,当日皇帝安排董复做郡守,自然是早就发现边地不稳,所以才安排京中世族长期在此为官,而当日下令收拾洛南的事情,也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令那些边地部族不敢生出二心。

她记得,让董复做定义郡守还是长兴十一年的事情,导致乌流部族内分裂的乌格奇被杀之事则发生在昭明元年,皇帝刚刚登基之时,便已经为今日的战事做出安排,其智计之深远,堪称不可思议。

温晏然则重新翻开了奏折,按照这位使者的奏报,一切都挺合理,她也可以转换下思路既然不是师诸和厉害的话,也有可能是阎氏水平太菜呢?

当初评论区是说阎氏族人战力出色,但个人战斗力强,不一定代表着战场指挥能力也强,考虑到他们在部分支线中还拥戴过温鸿,估计也是小弟的定位,有点缺陷也正常。

此外就是师诸和,从过往履历看,他应该是个运气很好的人。

温晏然想,评论区总结师诸和的特点是“不会打仗”,他既然能够表现出足以让玩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负面特征,多半是掌握了一定的兵马,并在某场重要战事中遭遇惨败,然而一个出身没落世家的年轻人,想要登上高位,肯定不会特别容易。

综合来看,“遇见特别会打仗的上官/同僚/下属,并走运地混点功劳”应该是师诸和的固有属性。

温晏然琢磨,评论区中的人物总结看似只有寥寥几个字,实际则是对剧情的准确凝练,如果玩家只是一看而过的话,非常容易忽略某些信息,比如师诸和欧皇的隐藏属性,就是一个需要认真推断才能得出的结论。

第一百五十七章

若非曾经看过评论区的提点, 温晏然觉得自己还得错过不少重要内容。

不过温晏然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虽然自己手上攒齐了不少有用的将领,不过她现在,到底还能跟谁开战?

温晏然思忖片刻, 觉得也不是问题耐心一点, 只要继续胡作非为下去, 敌人总会有的。

阎氏之乱后, 北地的许多问题便被摆在了明面上。

当地豪强大族与边营将领互相勾连,才导致阎氏部将一路畅通无阻地跑到了前营附近,若非前营中自师诸和以下,将士都忠心耿耿, 为朝廷效力, 合力将叛贼拒于城外,说不得便会有人“开门以迎王师”了。

温晏然派了刑部、御史大夫宋文述以及大理寺卿陶素协理北地叛乱之案陶素虽然也姓陶, 跟车骑将军陶驾却并非出自一族。

北地官吏有种黑云压城的窒息感。

昔日皇帝声色不动时,就已经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 如今终于要开始下手, 简直令人肝胆俱丧。

譬如那些阎氏族人,虽然在战场上便被诛灭,朝廷也没忘记事后清算, 他们当时固然为自己带兵跑来前营之事找了借口, 然而这些理由显然不足以糊弄朝中老臣, 一番调查后, 许多官吏都被套上枷锁, 捉拿入京, 导致北地那边一时间出现了大量的岗位缺口。

温晏然手下忠心的大臣已经不少, 此刻看着吏部报上来的缺岗名单, 却依旧有人才不够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