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也正常,世祖登基没多久就率军亲征,后世的人虽然能找出一万个角度论证亲征的正确性必然性,但对当时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件阻力极大的事情,世祖能做成此事,眼光跟气魄缺一不可。】

【而且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大周即将覆灭。】

【也不算错误,谁能预料到世祖那么超越常人想象的存在,那人开挂了吧!】

【在我们眼里是开挂了,但在当时的人眼里,世祖还挺难的,她娘去的早没有可靠外家,父亲不管,不靠谱的哥哥只能给人添堵,稍微靠谱点的姐姐磨刀霍霍,随便哪块地方都是一副要叛乱的架势,一个弄不好就直接少帝了……登基前的日子简直就是一个大写的惨字。】

【其实也不是哪块都乱,据说北边就挺好,当时在那边的是一个跟皇帝关系不太远的皇叔温鸿,他早早押注了孝明帝,中枢要什么就给什么,从不反抗,对世祖的态度比对厉帝还温顺。】

【我看过史书,说温鸿手下有一位谋士叫张并山,曾被世祖赞过智计出色,几乎能与太傅袁言时相提并论。】

【……我不想打击楼上,但这么看,张并山的智计可能不怎么样。】

【为什么?】

【有专家曾经论证,虽说世祖一直很重视袁言时,愿意给他提供良好的待遇,却不肯接受袁言时的意见。那位太傅起到的作用大概是帮着世祖排除一个错误答案。】

【那有了张并山的话,岂不是能排除两个错误答案?】

【……难怪世祖会忍不住出言夸赞。】

【其实世祖也是接受过袁言时意见的那时候她还登基未久,袁言时因为办事不力自请降职,世祖再三挽留,最后还是遗憾地同意了。】

【‘遗憾’两个字就很灵性。】

【袁言时是老派士大夫的代表,世祖让这些人能缓慢而平和地退出历史的舞台,也是一种帝王的宽和。】

【孝明帝,你好温柔。】

【温柔是真温柔,促狭也是真促狭。】

【……增加学习压力也是真增加学习压力。】

【往好处想,世祖给后来者增加的不止是学习压力,还有生活便利,许多源自于她的发明直到现在还经常被人们广泛使用,尤其是咱们。】

【楼上说的玻璃还是电灯?其实电话也算吧,虽然世祖没有制作出没现代意义上的电话,但也算是设计出雏形了。】

【呵呵呵呵,其实我指的不是这些。】

这位网友放了一条链接出来,其他人点开后,发现是一个描述孝明帝在教育领域建树的网页,最下方写着“昭明二十四年,周世祖温晏然前往南学,为了能更好地督促学生们进步,她建议南学中的博士给学生们布置额外课业,并定期进行考核,所以周世祖也算是家庭作业跟月考的发明者”。

第一百八十四章

对景苑旧址的清理工作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期间网上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为了满足网友的好奇心,以及给即将进入中学的小朋友们打一个考纲调整知识点增加的预警, 电视台特地开了一期节目。

受邀为网友介绍此事的是一位历史系的大学教授。

“……孝明帝在位时期, 大周文化业蓬勃发展,同时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诞生了小说这一文学体裁, 比如大名鼎鼎的《贾御史探案记》,这同时也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部悬疑小说。

“那些文学家如璀璨的繁星,照亮了昭明盛世, 对于谁是其中最出众的哪一位,文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答案,所以一般在提及这些事情的时候, 首个被拎出来介绍的多半是著名教育家, 文学家褚岁。

褚岁这个人的经历非常复杂,她最早是泉陵侯的幕僚, 在北苑之乱后,孤身前往了东部,参与到了东地叛乱中,同时写下了那篇流传至今的《讨温晏然书》, 虽然史官有意隐去她作为创作者的姓名,不过史学家们通过对她往日作品的行文风格的分析, 确定了这片檄文的确出自她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