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的计划后,竟然也提出了一个跟温晏然不谋而合的意见,就是怂恿中枢开展大规模水利工程,并借由这些疲民之举,来削弱建州的实力。
温晏然知道这个人,对方在评论区中,被总结为“料事如神张并山”,本来她只有五成把握,但既然张并山都觉得这么干有问题,那温晏然相信自己又一次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经过四天多的努力,西雍宫这边居然比工部快一步阅读完了那些答卷,温晏然对其中两份尤其看好,第一份理论详实,就是实操起来难度有点高,对方打算从附近的河流中把生活用水引入建平,但难度很高,因为在引流的线路上,横亘着好几座山,第二份也详详细细地分析了建平城内的水路问题,写的比上一份还要细致详实,给出的解决方法却很潦草此人建议,既然建平城已经建立了那么久,为了能彻底解决水渠问题,天子不妨换一座环境更加宜人的城市居住,自己愿意为皇帝修新城。
温晏然心中倒是有些认同第二份答卷上的观点河是要挖的,城市也是要造的,特别是自己现在才刚刚上任,特别适合来一波奇观误国。
第五十五章
短短数日功夫, 黄许就感觉自己头发又白了一堆。
大周近几代天子都不太具有祖先创业时期的风采,平日一向只有大臣劝皇帝勤政,然而自从新帝继位以后, 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各部官吏反衬得格外懒散温晏然倒也不算是故意的, 作为一个习惯了高工作节奏的社畜, 这对她而言, 已经属于刻意放慢步调后的状态, 而大周的官吏生活在一个光过年就能得到一个多月的超长假期的职场中, 更有许多大臣崇尚无为而治, 哪怕是中层人员,也有很多人每天只过来部台这边转上一圈, 便直接回家。
黄许原本也是摸鱼党中的一员,不过此次任务是陛下亲自下命,又让御史台督管, 他自然不敢轻忽,一直老老实实地跟部中其他官吏们一块用心阅览那数千分试卷按皇帝的要求,所有试卷最后需要被分成不入流, 下品,中品,上品四等,那两份被皇帝本人看中的卷子他当然也批阅过,其中前者被分在中品内,后者则被分在了下品当中。
“……”
当自己的观点跟上司产生分歧时, 黄许选择了沉默,不过他虽然想要从态度到实践都完整遵从皇帝的旨意, 却没法忽略第一份卷子中修渠方案的难度。
写卷子的人打算从商河中取水, 这条河距离京城虽然不算太远, 但因为受到山势阻隔,河水无法被引入建平一带,若想要从这里开始建造水渠,必定会大动干戈。黄许到底是世族出身,不希望因为工作失误而留下恶名,忍不住劝了几回,却始终无法改变天子的心意,最终不得不把那两份试卷的书写者喊过来考核。
两位卷子的投递者分别叫做赵去暑跟辛边,前者虽然不是世家出身,也是青州大族之子,后者生自于寒门,十岁时有幸拜州中名士为师读书识字,却又不爱主流经文,反而喜欢钻研一下时人眼中的杂学,常被看做异类,这次是因为替老师来建平送信,才在此逗留了几天。
作为一个但凡是考核就没拿过高评价的年轻士人,辛边在投卷的时候,其实并没对结果报什么希望,要是工部那边再来晚一两日,她就已经动身返乡。
朝中来使只负责告知应试时间跟地点,没有向赵去暑和辛边泄露更深层次的情报跟这两人一块接到面试通知的,还有其他卷面成绩被评为上等的投卷者。
他们去工部接受考校的时候,注意到堂中设有一屏风,似乎有贵人在后头旁观。
因为黄许本人并未在面试场所露面,所以接受考核的士子们顶多以为后面的人只是部中的尚书或者侍郎,谁也不曾料到,天子今日居然会亲临此地。
当然他们的误解也有正确的地方,此时此刻,正常状况下应该已经回家自娱自乐的黄许,如今还老老实实地坐在温晏然边上,预备着着面前的顶头上司随时发问。
黄许注意到,在那些士子回答考核问题时,天子一直听得都非常认真,面上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