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发现并非如此扶何汸等人身死后,王游勉力支撑着下了自己作为刺史的最后一道命令,让手下人过来打开城门,献城投降。

事后许多王氏族人在她身边大哭:“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早早投降得好!”

王游闭目冷笑,那时候西夷势大,就算她不想打仗,底下人也不会同意,更重要的是,建平那边也绝不会接受时至今日王游才明白过来,此战不是西夷要打,而是天子要打,只有将台州原本的势力清扫掉,朝廷才能从容收拾州中事务。

台州大捷是温晏然登基后,继北苑伏杀泉陵侯之外的第二件大事,这件事也向天下人昭示了皇帝本人坚毅果敢的性情,以及出色的战略眼光,不同于往昔将军打了胜仗之后对皇帝礼节性的溢美之词,这次战争,上至陶钟两人,下至普通的十夫长跟百夫长都很清楚,主要的功劳确实在皇帝本人身上,从提前预备下铁骑营,选陶驾为将,再到设计诱使西夷人马深入丹州,然后又欲擒故纵,刻意将西夷那边的残兵败将放归,看他们内斗,钟知微等人事后回想皇帝的布局,觉得那些计策之间,当真是环环相扣,精妙至极。

此事之后,许多书籍上记载了这样一行字“昭明元年,西夷举州而乱,天子亲至武安督战,以陶驾,钟知微,宋南楼分统三路,越二月,军大捷,台州全境皆定”。

第八十二章

捷报传至武安, 朝臣们大喜过望,有些人也试探着上书,表示既然台州已定, 天子可以返回建平。

他们的行为也并非完全是出于私心, 实在是因为建平乃是中枢重地,亟需天子坐镇。

温晏然将所有劝她返驾的奏折留中不发,开始着手处理战后问题。

池仪跟见天子早睡了没两天后又开始熬夜,彼此都有些忧愁,然而面对有着正当加班理由的皇帝, 又很难劝动对方多多休息西夷虽然战败, 然而马上得天下容易, 但马上治天下难,温晏然此次不止自己过来,还特地带了一批文官随行,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处理战后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