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2 / 2)

称是。

因禁军抄检赵王府邸和产业事情还在进行,秦祥又存了“万一”捉住李??心,禀告完抄检进程还有李??事,秦祥便接着回去督导,剩下林晏御前独自奏对。

对这位年轻京兆少尹,皇帝是很满意,不管是这次救驾埋伏抓捕,还是夏天处理京畿谣言事,或者平日京兆府作为,都透着股子果决整肃,且又颇有策略,不是一味蛮勇。京兆这个地方,贵人多,是非多,京兆府若是软了或犯蠢,京里就该乱了。

近些年,京兆府尹和少尹常常更换,皇帝觉得,这回终于找到一个做长了――或许还是应该动一动,让白老叟去洛阳养老去,他不是一直谋求外任吗?就把林晏提为京兆尹,再给他配个佐官。

</div>

</div>

第74节

看着林晏,皇帝笑一下,什么都好,就是太年轻了些……

皇帝在琢磨京兆官员任免调换问题,林晏想却是――重查当年吴王案。

查沈家卷宗,不可避免地涉及吴王案。从卷宗中,从与楚棣等知情人说话中,从另在京兆府和刑部寻到一些边边角角文字中,林晏对吴王案有些推测――吴王案受株连者甚众,其中最有名不是沈公,而是河东节度使霍琛。

然而会不会,其实是吴王受了霍琛牵连呢?吴王毕竟只是一个闲散亲王,而河东节度使,治太原,统辖多个州郡,手下有兵以防范胡人,他位置太重要了。

霍琛出事,受益者是谁?太原府牧赵王受命接管了霍琛兵权,一管就是这许多年……

恰去年夏季时京城谣言四起,那情况与先帝末年时多么相似!阿荠推断更是直指北都太原。那几个贼人身上有腌肉味道,同坊中与北都有关又可能存有大量腌肉,便是云来酒肆――那是赵王产业。

当时林晏曾使人悄悄潜入云来酒肆库房查看,打扫得很干净,并没什么痕迹,然而有时候这太干净本身就是痕迹。

但凭着这些推断,凭靠着从死士们嘴里诈出来一点供词,是没法儿给镇戍一方亲王定罪。

可他们太沉不住气,这个冬春,又开始了,且这次做得更大。关键,他们把作案之地选在了沈记,而那里有个可以去刑部或大理寺做官阿荠……

涉及禁军,涉及胡人,动作仓促而急切,给他们设伏是件太容易事。

想到沈韶光,林晏微笑一下,然后正色从袖中取出对在酒肆捉住诸犯初步突审条陈。时间短,又都是死士,所得结果有限,还是得让刑部和大理寺人去慢慢磨。

林晏同时递上还有自己使人潜去北都及所谓“大德清妙辅元真人”故乡魏州及师门查探情况。

林晏先向皇帝请罪“臣未经陛下允许,便私自调查当年吴王案,请陛下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