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已经很开心了,要知道在今天之前,她最多就是照葫芦画瓢地写写自己的名字,像现在这样有条有理地将字写出来,那种自豪感别提多爆棚。

她顶着两个乌青的眼圈去上工,把小队长吓了一跳,来回问了好几遍确认她没事才让她留下。

林夏乐着呢,虽然身体困倦忍不住打哈欠,可休息时坐在田埂边上翻字典依旧翻得津津有味。

同队的几个知青都忍不住好奇地看她,然后就通通被林夏薅了过来答疑解惑。

“这个字是多音字,你要看着词义解释选择正确读音。”

“这个作者是……”

“这篇文章的背景是……”

好巧不巧,同队的几个女知青全是文学系的,见林夏竟然真是在认真学习,还正好跟她们专业对口,平时被繁重的农活压得都快忘记自己是大学生了。

只要有机会聊自己的知识,知青们都很愿意说话,这是读书人甩不掉的表达欲。

何况林夏很乖,娇憨又听话,她们说什么她都一脸认真地听。

她是一张白纸,一块海绵,什么都愿意吸收倾听,反正知青们说错了她也不知道。

没有人不喜欢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同学,一天下来,小村姑想考大学的事儿就在知青队里传开了,下午还有专门从其他队跑过来看她学习念书的,像在打量什么新奇事物。

林夏有点尴尬,但也不是不能理解知青们的反应,而且与其说只有知青,不如说整个村的人都对她这想法感到不可思议或嗤之以鼻。

一个没了爹妈、打小一天学没上过、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白家镇、家里穷得漏风的小孤女,连吃绝户都没什么好吃的家庭,现在说要考大学,怎么不让人觉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