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道:“蒙毅手中无兵,倒是赵高手中有兵。我见赵高有自立之心,又对天下大势如目盲,说不定最后带兵逼宫的人是他。”
张苍乐道:“那倒是有趣了。”
吕台和吕禄都很无奈。陈平和张苍怎么能一边钻树丛一边聊天?他们年纪比自己大,精力怎么比自己充沛那么多?自己只靠着双脚逃出咸阳,都累得直喘气了。
陈平和张苍往沛丰赶路时,王离带着长城军团在关内白吃白喝许久,终于得到了秦二世出兵的允许。
既然民贼没有再进攻,秦二世就听信了赵高之言,认为民贼已经自相残杀,可以收割。
他的胆子又大了起来,不再让王离保护。
王离乃秦国名将王翦之孙,与已经去世的其父王贲一门双侯,在朝中地位颇高。
因王离曾是蒙恬的副将,与蒙毅关系也不错。章邯早早逃到王离军中,王离藏匿章邯,直到秦二世下诏赦免章邯战败之罪。
秦二世终于同意出兵,王离向章邯问策。
虽然自己身份地位颇高,但王离知道自己与祖父、父亲不一样,为将的本事不是特别厉害。他很谦虚地请教章邯。
章邯叹气:“我为将军裨将,本就该为将军出谋划策,何谈请教?”
经过刘邦的打击,章邯因初次领兵就连胜的骄躁平息,判断有理有据。
但他唯独算错了一件事。
刘邦估计没认出他,但他认识刘邦。
章邯知道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小吏,虽然有点才华,但不像是接触过兵法的人。
荥阳之战他被无形大手调来调去,完全陷入了被动,明显是有高人在指挥。
章邯虽然是第一次与刘邦本人对上,但麾下部队曾与刘邦遭遇过。他和他的下属都确定刘邦只是一个草莽,打仗只凭借着一腔武勇,没什么章法。
这样细致的调兵遣将,甚至连敌人的兵将也一起调遣,明显是熟读兵书之人所为。
“刘邦当日击溃我时,项梁也在一旁。项梁乃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那高明的战术恐怕是项梁所为。”章邯因见过刘邦,所以轻视刘邦,继而得出了这样错误的结论。
王离相信章邯的结论。
他听了章邯战败的细节,即使自己带兵的天赋不是特别强大,但见得多了,自己用不出来,品鉴别人的战术还是能品鉴得出来。
这个战术套了许多兵书中的经典实例,又在先人的策略中推陈出新,只有熟读兵书之人才能做到。
刘邦只是一介小吏,项梁却是名将之子。这样高超的指挥能力,当然只可能是项梁所为。
不过王离和章邯还是谨慎了一手,派人去魏国打探消息。
得知魏王咎亲自去拜访楚怀王和项梁,项梁又以自己的名义奖赏刘邦,他们确信了自己的猜测。
刘邦不足为惧,项梁和楚国才是心腹大患!
无论是秦二世还是赵高,至少有一点做得比后世许多昏君强,那就是除非被吓破胆,他们不会干涉前线将领指挥,顶多不保证后勤。
就算秦二世看不透,赵高是知道的,章邯大败完全是他们胡乱下诏的原因。
他能对章邯胡来,但王离在秦国地位不一般,他暂时还不能和王离撕破脸,便让秦二世下诏,给了王离极大的自主权。
王离和章邯商议后,走了大秦破楚的老路线,偷偷从汉水南下,直捣楚国腹地。
项梁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被王离和章邯大军困在城中。
项籍当时正带兵在外征战。项梁求救的消息传来,命他火速回兵救援。
项籍犹豫了一番,对众将士道:“即使将叔父从城里救出,我们被秦军追击,可能也会大败。我有一计,能大破秦军。”
项梁被围,项籍身为项梁裨将,便能行使主将之权。
他的话,众人没有异议。
但他们忽视了一件事,那就是项籍保证能大概率大破敌军,却没有说能把项梁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