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三出稷下学宫,当了几十年的祭酒。
荀子一门的辉煌,是儒家在战国的绝唱,也是百家在战国的绝唱。
春秋战国时,两大显学,一是儒,二是墨。
对百家弟子,有个夸张的说法,叫“非儒即墨”。
儒墨都不受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但在民间士人中声势最大,弟子最多。
因墨家组织太严密,被各国统治者盯着拆解后,墨家不再坚持自家学说,带着知识融入了其他学派。
尤其是老对头儒家中,混入了大部分墨家人。
秦国统一天下,严格控制民间游学。小的学派便纷纷抱团取暖。
因此秦始皇召集东方学者来咸阳时,召集的全是一群穿着儒衫的人。好像东方学者全是学儒的。
儒家等于诸子百家。这个等式在秦始皇时期就存在了。
刘盈接待了许多名士,法家和黄老在贵族中是显学,但法家人和学黄老的,也有很多自称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