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监军,一到北疆便卧病不起,汉帝却不准许生病的汉太子回京,仿佛要让汉太子病死在边疆似的。

听闻汉帝有一位长子能征善战,立下赫赫军功,只是生母卑微早逝,不能被确立为太子。

匈奴贵族开会后认定,汉帝逼迫太子,定是为那位庶长子让位。

大汉投降匈奴的颍川侯韩信去往雁门郡的时候,被韩信安排的雁门郡援军所阻,现在还未与匈奴人会合。汉帝的家中事,匈奴人知之不详。

只是汉帝那位长子“兵仙”的名声,已经被汉王二子齐王大肆宣扬,才连匈奴人都有所耳闻。

可见齐王也是支持长兄,厌恶年幼的弟弟。

这一点,匈奴人很有共鸣。

匈奴贵族继承王位便是能者居之,一介黄口小儿凭什么登临君位?

他们一致认为,汉帝有功劳的长子没有封王,就是等着年幼的汉太子一死,好直接册封太子!

汉朝刚确立,便起了继承人之争。右贤王等人轻视戍边汉军,理所当然。

他被韩信打得心境失衡,也理所当然。

此时,右贤王并不知道韩信就是赫赫有名的“兵仙”(此称号由刘盈加封,刘肥四处宣扬),毕竟刘邦的长子应该姓刘,而不是姓韩。

他只知道韩信还是个青年人,没传出过名声(因为他不知道韩信等于兵仙等于刘邦传说中的庶长子)。

因和大秦军队交手次数最多,又想在其余匈奴人前面抢更多的财物和妇人,右贤王被冒顿大单于命令为先锋。他便被韩信揍得最惨。

被一介籍籍无名的小辈揍得抱头鼠窜,右贤王心里积攒了许多压力。他又没能掠夺到汉人妇女,便只能把压力发泄在兵卒上,每天都要用鞭子抽死几个长得最强壮的底层兵卒助助兴。

无论那些兵卒在战场上再勇猛,右贤王的个头可能还不如他们,但右贤王的鞭子落下时,他们只知道磕头求饶。

现在这些人居然敢在右贤王的帐篷前喊打喊杀,哪怕他们最后还是怕了右贤王的护卫,没敢冲进来,也让右贤王大为震惊。

“他们都疯了吗?”右贤王惊恐道。

有大臣道:“听闻有巫师施法,可能他们真的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