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务交由太子裁决,但是人事任免、邦交事务、边军调遣等军国大事仍然要传书请示皇帝,虽说权责有限,但是对于皇太子,仍然是很好的过渡性锻炼;

巡阅,即差遣皇太子奔赴某地体察民情火解决专项问题,是难得的治国理政实践;

启本,即臣工奏事本章奏折,额外誊抄一份给皇太子,听取意见,也能看出皇太子的政治倾向和处事素养;

最后一项,就是东宫教辅官向皇太子的国事通报,这里的国事,指的是皇帝已经决策过的国家大事,可以让太子认真体会父皇的决策深意。

目前的朱载基只实现了后面两项,至于前面两种,他老爹不放心啊!

朱载基是他登临帝位后的第一子,又是中宫嫡出,文武兼备才干优长,在朱厚熜心里地位是不一样的。

在太子出阁后的两三年中,朱厚熜倚重的内阁大臣们都陆陆续续为太子讲过书,大家都有了共识虽然皇上对太子过于频繁的夸奖炫耀有些许夸张,但是皇太子果然是个聪明仁孝又沉稳明锐的好孩子,大明江山后继有人啊!

朱厚熜听后果然开怀,皇后贤惠能干又体贴,十数年如一日地天天给他炖汤品,自从皇子们长大,她也是对孩子们慈爱宽厚,尽到了嫡母责任,后宫敬服,可以说,孙念就是古代文化下皇后形象的范本。

皇后与皇帝夫妻和顺,皇太子是皇帝心中最重,下面的小兄弟们最大的跟皇太子也差了五岁,在这种情况下,后宫风平浪静皇太子位置早定,大家都没希望,还是别想着搞事了,好好听话,让孩子们跟大哥搞好关系吧。

皇子们兄友弟恭,朱载基很有长兄风范,朱厚熜颇为欣慰,也在私下常常感叹自己“得上天眷顾”。

李盛在旁边不屑地甩甩尾巴:哼!无知的两脚兽,什么上天的眷顾,明明是本猫猫的眷顾啊!

?[142]第 142 章

嘉靖二十二年,皇太子十八岁,文武兼备,政事练达,既能在朝中帮着父亲处理国家大事,又不忘长兄之责,常常带着兄弟们读书射箭,就算抛去父亲这个身份,以一个帝王的眼光去看,朱载基也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既然儿子已经长成,朱厚熜打算把自己在心中筹谋了数年的一件事付诸行动南巡承天,到显陵亲自相看显陵舆地风水,规划母亲蒋太后百年之后与父亲兴献皇帝的合葬事宜。

蒋太后年事已高,虽说没有什么病痛,但近年来精神大减,总是好好地就睡着了,朱厚熜心里明白,母亲能陪伴他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他希望能在大事来临之前,亲自定下父母百年后的安睡之所。

朱厚熜定下此事,朝臣心中不安,劝谏皇帝选派忠心可靠的人去看就可以了,何必亲自去呢?

主要是大家对于“皇帝离京”这件事有ptsd了,有数的几个皇帝离开京师,都没什么好结果朱祁镇非要亲政土木堡,害得大明失去了武官勋贵的中坚力量,死伤几十万兵力,自己还被俘,整个大明官员都被他带着灰头土脸地丢人;朱厚照亲自讨伐宁王叛乱,在路上落水,把自己搭进去了,当时皇帝身死新帝未到,那时候的风雨飘摇人心瑟瑟,大家还有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