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了,第二天出去巡视朔方城,看着这坚固的城墙还有这万人驻军,他就有点飘,带着人跑得有点远,都快到边境线了,然后大金雕匆匆忙忙从另一边赶回来,骂骂咧咧地把人撵回来。

刘彻一路上都在忍着笑,阿曜一着急,叽叽哇哇嘤嘤啊啊地怪叫,还很严肃地瞪着两只棕褐色的小眼睛盯他,简直太可爱了!

但是不能笑,阿曜一生气跑了怎么办?

于是刘彻轻轻咳了两下,解释道:“阿曜你放心,朕带够人了的,而且也先派人去巡查过,那边没有匈奴人。”

李盛继续瞪他:万一呢?你就没想过,万一有人潜藏着没被发现呢?汉朝皇帝出现在边境,如果匈奴知道了这个消息,连夜都会打过来。

刘彻就一直哄,到了晚上回甘泉宫,刘彻抱着大金雕:“阿曜,你吃不吃烤羊肉?可嫩可香了。”

大金雕扭过头去:哼,谁没吃过羊肉似的,小爷不吃这套!

刘彻继续哄:“真不吃啊?这次的羊肉可有一种香料很特别,是有人之前救了一个远行而来游商,得来的一小包,据说产自安息国,很珍贵,韩说用宝石换来的呢。”

李盛歪头想了想,安息?香料,安息茴香?孜然啊!

孜然烤羊肉?!

大金雕有些犹豫,最后有点别扭地扭过头:那给你个面子,尝尝也行。

?[257]第 257 章

元朔四年,李盛陪着刘彻在甘泉宫住了冬春两季大概四个月,四个月间,刘彻沿着直道把边境线走遍了自从上次被骂之后,他都是先拜托大金雕出去巡视一回,然后自己带够了骑兵才出去的,出去的时候也是刘彻骑着马在下面走,大金雕飞在半空盘旋警戒。

直到四月,刘彻才回到了长安,他在边境看过了实际战地,开始静待时机,筹划着新的战事。

元朔五年,已经当了七年花瓶丞相的薛泽被免职,新的丞相,是已经七十岁的公孙弘,为表其年高德劭,劳苦功高,刘彻又加封他为平津侯。

如果刘彻想继续在丞相的位置上摆一个木偶人,那根本没必要换掉薛泽,刘彻愿意抬举公孙弘,除了他作为儒学大家在天下士子之间的影响力,其实主要原因非常简单:公孙弘很懂事他完全按照刘彻的心意去处理政事,天子的意志,就是他的意志,天子的说辞,就是他的法令。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每次都是提供方案,让皇帝这个甲方自己选定,从来不像是其他犟种官员一样跟皇帝争辩直谏,多么懂事的打工人啊!

对于其他皇帝来说,可能这个丞相太过于温良软容,担不起百官之首的位子,但是对于刘彻这样专注集权的政治生物,这个丞相可太正好了!

但也正因为公孙弘这样的为官作风,他在民间儒生中的口碑,也呈现非常明显的两极化。

有人追捧他,觉得公孙弘简直是太励志了,一介布衣之身,官场起落数十年,最后居然在七十岁的时候做了丞相!还封了侯!要知道,在公孙弘之前所有的丞相,要么是功臣之后,系出名门声望斐然;要么是列侯公爵,位高功大。

而公孙弘呢?没有厉害的祖宗,没有大功,就靠着自己的学问被皇帝赏识,一步一步爬到了万人之上!这才是读书改变命运啊!

还有比这更能激励人心的现实偶像吗?

他们日夜苦读,酷夏严寒笔耕不缀,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磨炼意志吗?当然是为了显达于朝廷,为了功名利禄啊!而现在,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他们面前,告诉他们这条路走得通,这就是一条金光大道!

就像后人评说的那样“利禄之途,一开一塞,实儒学兴盛之大原因也”。

于是,自公孙弘始,“民间向学之风愈盛,从此,公卿、大夫、士、吏等,彬彬多文学之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