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又有别的人到了,有的是从后门肩膀上挑着扁担进来的,还有人是从后面小门跟着长随混进来的。

毕竟最近太子跟疯了一样盯着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

人到齐了,让秦王稍有宽慰的是,尽管被从秦王府调离,但大家都是很有坚守的,秦王有诏,大家都来了。

夜晚烛火昏暗,秦王府小花厅里挤满了人,大家都看着面向地图沉默不语的秦王,等着他作出决定。

齐王征用秦王府中将领,若不做出对策,那就是等死了,战场上,齐王作为主帅,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让你带着步兵去打骑兵,你去不去?去,是送死,不去,违抗军令,当即处决。

这就是针对秦王府的明牌,这个牌局,到现在,太子联合齐王,已经把秦王府逼到了墙角,没办法再打下去了。

牌局打不下去了,有人压着把你的牌都拿走,这怎么办呢?

李世民的手抚过地图上的宫城布防安排,眼神一厉简单,既然这局牌我被逼得打不下去了,那就谁都不要打了,干脆,掀桌子!

?[70]第 70 章

眼下的局面已经是不死不休。

李世民见属臣皆已齐备,边转过身来朝向众人。

“而今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是,而今之计,是等太子发难我也好师出有名,还是我等主动出击?”

太子李建成往这边收买人屡屡碰壁,但李世民去太子府挖墙角那可是一挖一个准,故此,关于“太子、齐王与后宫勾连”一事,早有人来报给他。

要说李建成与后宫妃嫔有没有过度交往,这谁也不知道,但他与齐王,与后宫之中的张婕妤和尹德妃确实有很多往来,包括金钱上的贿赂、给妃嫔家属安排官职、包庇其罪行等等,这也经不住查,因此,李建成在面对李渊传他第二天进宫分辨的时候,也是早有准备的。

关于这件事,李元吉的建议是“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先拖着再说。

但李建成则认为大局在握不必忧心,就算李渊要翻脸,他们也不是毫无准备“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

李建成也有自己的私兵,还招募散兵游勇,在长林门操练,号为“长林兵”,明天入朝被查问,他们也是两手准备,何况,李建成觉得当值驻守玄武门的守将常何是自己的人,玄武门可是朝臣晋见的必经之路,这种地方都被我掌控,有什么可忧心的。

由此可见,太子在明天估计也不是就束手就缚等着李渊问他,若太子就责问,领兵入宫,那他再进宫救驾,才是最优解。

“同气之情,终所未忍,欲待其先起,然后以文讨之,公等以为如何?”

如何?不如何,相比李世民,秦王府的属臣们就是一个字:干就完了!

于是这个计划几乎遭到了秦王府全体属臣的反对。

李渊在李世民与李建成的争斗中,反复多次,端水端得秦王府对这位皇帝已经没有丝毫信任了,万一这次他被李建成说得心软放过去,人家两父子又和好如初了,那秦王府便是错失良机。

别忘了,李渊对秦王早已有了杀意,太子把秦王府中人贬斥调离,李元吉检阅秦王府兵账,李渊“知起谋而不制”,这已经是默许的态度。

更有太史令向李渊禀告“太白经天”的天象,说“太白见秦分,秦王将有天下”,李渊在晚上召秦王入宫以天象告知,逼迫秦王自行了断。

其间种种,都可以说明,李渊的心意,早就定在了李建成身上,李世民在他心里已经是弃子。

既然皇帝的心意已然不可控,那么事情的发展,还是由自己这一方来掌控最好!

长孙无忌看出秦王的疑虑,无非就是父兄尊长人伦大礼,但这种时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于是上来劝他:“若殿下退避,李唐天下落入太子齐王之手,殿下您征战数年之地,只怕不过数月,就落入突厥之手,天下百姓再临战火,才是祸事!”

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