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1 / 3)

“谢陛下!”许仙不等他们反应过来,立刻高唱一声,拜了下去。

皇后娘娘大声道:“皇儿还不住口,许仙,你不许跪。”皇帝出口,那可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不能不算的,若是许仙应命,那真的是进退两难了。

“好的。”许仙又直起身来。

“朕就不住口,许仙,还不谢恩。”小皇帝被皇后娘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训斥,立刻觉得很没有面子。

许仙一脸无辜的望向皇后娘娘,皇后娘娘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深深的体会到什么叫做焦头烂额,从许仙一进大殿,局面就被他三言两语,引到了失控的境地,偏偏皇儿不争气,竟然听信这些漏洞百出的话。

不过她如今当朝听政,听见这样的大事,也不能不谨慎对待,便道:“许仙,你说的都是真的?你知道在这朝堂之上乱说话,意味着什么吗?”

许仙道:“当然,意味着不论我说了什么,都不能再改口了。”他所能提醒的事也就仅此而已,能否引起朝廷的重视,那就不是他所能决定的了。

“你!”皇后娘娘气堵,许仙那“你爱信不信”的无谓态度,让她恼恨非常,恨不得现在就命人把她拉下去砍了。

小皇帝则不然,他已习惯了文武百官在朝会上对他母后那谨慎畏惧的态度,许仙就样子显得格外卓然,令人佩服。

王文瑞打圆场道:“陛下,胡人的时节和东瀛的使节都在外面,不妨宣他们进殿,听听他们说些什么,若是其中真的有什么阴谋,还需要小心防范。”

胡人使节就先被宣上殿来,依旧是要求跟大夏和亲,娶红袖郡主。这胡人使节精通汉话,极力美言替他们的雅木茶可汗美言,说他如何如何的有诚意。

潘王道:“若是真有诚意,雁门关外,大军压境,又是何意,难道打算以武力逼迫我们同意吗?”

“大人有所不知,塞外苦寒,不比中原富足,一到冬季,草场枯萎,百姓皆无衣食,侵犯贵国边境,实属无奈的求生之举,即便是我们可汗也没办法阻止。人心思安,谁人愿意让自家儿郎上阵拼杀。大夏天朝上国,地大物博,若能和亲互市,赐下过冬之物,我们大汗也愿献上牛羊马匹,化干戈为玉帛,永保长城内外,不起刀兵。”

这番话说的冠冕堂皇,貌似很有道理,让人不由得幻想那样和谐和平的景象。

梁相国道:“臣以为有理,兵部每年花费深巨,而戍边将士,更是苦不堪言。现在只要取其中十分之一,赐给胡人,不让他们冻饿而死,就能免去刀兵,何乐而不为呢?”

许仙终于明白这些胡人的目的,并不止于为了和亲,更是为了骗取财物。大部分时候直接给钱确实比战争动员的花费要小的多。

原本的历史上,宋朝每年给北方少数民族所谓的“岁币”,也叫做“岁赐”,并不是宋真的没有一点抵抗之力,否则无论金还是辽,都可直接将宋灭国,也不用要这些钱,其中就有这样的考虑。

但在许仙看来,这种行径难逃“资敌”二字,那些俯首称臣的蛮夷,在国力衰弱时安静的接受宋朝的“赏赐”,在国力强盛的时候会悍然入侵,以取得更大收获。想以有限的资财,满足侵略者无尽的欲望,简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一件事。

第四百一十三章 出使

梁王支持的,潘王自然要反对,朝臣分成两派又是争论不休。

皇后娘娘沉吟不语,若是花费些许银钱便能拖延胡人的进攻的步伐,那等到皇儿长大成人,这些蛮夷自然可以剿灭,而且不用冒大将拥兵在外的风险。

但如果许仙说的是真的,目前大夏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危机,胡人根本就不是真心和亲,而只是试探,一旦示弱的话,反而是一件坏事。

在此过程中,许仙一直沉默不语,他知道自己身份年纪放在这里,说出来的话再有道理也不能让人信服。而且这皇后娘娘似乎甚恶自己,自己出言反对和亲,说不定不但无益,还会有反效果。

“和亲之事,非只关国体,更关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