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世,雅乐地界。
此地虽名雅乐,然而前任君主与新任君主皆是贪图享乐不顾百姓之人,连年提高的赋税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从前任国君连熠开始修建的五乐台与七星阁至今尚未完工,仅此一项便要每年徭役十万人。
并不是没有民众想要逃跑。在当时,天下除了几十个占地较广的大国外,还有许多如雅乐这样仅有一郡的小国。各国间出入限制极严,对流民更是采取极为苛刻的准入审查。轻易背井离乡,往往只有冻饿累病死于道的下场。
国君再严苛,到底还不至于逼死民众的地步。于是雅乐的百姓只是默默忍受着一切,在残酷的吏治下,他们只好寄希望于雅乐能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被哪个大国看上,从而发起战争兼并本国。
花清生于贵族之家,又为独子。原本是很好的出身,只是他出生才五年,父母便先后离世。花清的父母待他很好,临死也最放心不下独子,托他的叔叔连涵照顾他。
连涵此人,虽然很重亲情,但人却实在名不副实。连清的祖父母为次子起这个名,原本是希望这孩子能够做一个有内涵的人,然而连涵长大后却与这个期望相去甚远。
连清小的时候,叔叔常常把他抱在膝上,带着他看贵族好友猎人以为乐的场景那些箭头是经过特制的,打在人身上只会留下颜料与痛感,但却不至于伤人身体。然而身上颜料最多的奴隶会遭受什么,小时候的连清从未见过。
连涵毕竟是贵族之子,到底还知道送侄子去上学。雅乐的官学大概是上层阶级最后保留人性的地方,教的还是些仁礼经书。
连清慢慢长大,却逐渐感到了难以言喻的割裂感。
官学的先生仍然会教他们“民为贵”“君子慎独”等等,然而无论是在大街上或是在家中,平民与贵族仿佛成了两个种类的生灵,除了他们都是人以外,很难看出两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对他最好的叔叔几乎只会对连清一个人和颜悦色。即使是在连清面前,连涵也从不掩饰对奴隶的轻蔑与严苛。有时上一秒他还抱着连清,下一秒却直接拿起桌上的茶杯向犯了错的下人直接砸了过去。连清怔怔地看着鲜血从那诚惶诚恐的仆人额上流下,感到十分疑惑不解。
即使除去血缘关系,连涵也是很喜欢自己的小侄子的。带连清出去玩,别家小孩都大吵大闹,叫的人心烦,要么就是哭哭啼啼的,看着软弱无比,连清却总是安安静静的,小小软软的孩子乖乖地扒着叔叔,无论连涵做什么都不会露出厌恶的表情。
别的好友还在被侄子闹的头疼,连清却能看出他神色里的疲惫,踮着脚拿自己的帕子浸了杯子里的温水给他擦脸。
送他去学堂,连清也是表现的最好的一个。别的孩子还会以捉弄先生为乐,连清乖乖抱着书坐着,无论先生讲的是多么狗屁不通的东西也都看着经书仔细思考着。怎么看怎么招人喜欢。
--------------------
作话:
开始写清清的过去了,不会每世都写的这么详细的,第一世比较重要。
清清不是什么典型的圣人,可能与大家想象的好人也有一些距离,他有自己的想法。
雅乐的背景有点参考魏晋南北朝,但是我去掉了血腥的部分。
还有就是关于时间的问题,在这本的设定里人世发展很缓慢,到现在的时间线的话也有几万年了。
如果觉得对过去的剧情有什么不适或者讨厌清清的话可以弃文,弃文不必告知??我是真的玻璃心。
第37章 三十五、百姓
连清十二岁那年,依照惯例在管事的陪同下巡视驻地及田产,为三年后正式接手父母留下的家业做准备。
雅乐原本也算富庶肥沃之地,只是连年缺少壮丁从事耕织生产,又大量砍伐树木取走土石作为建材,如今土地土壤表层薄且已杂草丛生,每亩农作物的产量在诸国中只能算是中下水平。
连清承马车来到农田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