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立于城门前,影子拉得斜长。他已除去斗笠,仍是一袭青衫,背上却多了一柄久未露面的沉剑那柄本应遗落在四象城的兵刃。长风卷动,他空荡的衣袖猎猎飞舞,于这落日余晖中添了几分江湖老去的孤意。
沈明烛立刻止了动作,急声问道:“你去哪儿了?这剑从何而来?”
凌云如实答道:“是六扇门的魏捕头交给我的。” 话音一顿,他瞥了眼身后,像是怕沈明烛不信似得,又补充道:“是他们从客栈寻回的,快马送来,原是要交还悬剑宗,未曾及时,只先交予了我。”
沈明烛微怔,旋即像是意识到了什么,猛地提高声音道:“你骗我!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出城的小路”
话未说尽,他已是再难自持,扑入凌云怀中,低声啜泣。
凌云轻扶住他的肩膀,柔声道:“……别哭,我不是安然无恙地回来了么。”
沈明烛抬眼望他,眼中泪光晶莹,活脱脱是只受惊的小鹿:“那他们为何肯放你走?莫非你又委身求全……”
凌云一噎,只能道:“你别总把人想得这么龌龊……还有,什么叫“又”?”
沈明烛冷哼一声:“不然呢?你又不是那个能以一敌十的沉剑君了,六扇门若不肯放人,你还能自己飞出来不成?”
凌云道:“他们想让我接任武林盟主,我拒绝了,说要去关外。魏捕头便放我出来。”
沈明烛似还欲言,凌云却伸手抚了抚他的脸颊,又指了指前方已经自行上路的瘦马:
“好了,快跟上它吧。它可是曾在关外奔驰的战马,比你我都熟悉外面的路况……”
沈明烛不情不愿地往前走了几步,忽觉身后无人跟来,回头一望
只见凌云将沉剑肃然放于九霄城内的黄土之上,随即朝不远处那座孤山,俯身叩下三个响头。
咚、
咚、
咚。
此次一别,他便不再是悬剑宗的弟子,沉剑却永远是悬剑宗的剑。
太阳尚未完全落下。
凌云起身,没有拂去膝上的尘土,也没有再回头。
他朝着那缕残阳走去,朝着那一人一马的前方走去。
完结感言
亲爱的读者们,
《匣剑帷灯》到这里就结束了。
这篇最开始纯粹就是为了开车整出来的肉文。在原定大纲里,其实到把小沈送到浩然盟就结束了,是个开放式TE结局(这就是为什么最开始标的Tag是“短篇”)。然而写着写着,人物似乎有了自己的动机,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直接TE是个非常不负责任的结果,所以又往后写了一些内容。以至于到结局几章的时候,作者甚至已经萎掉,没开的起来一回车(对想看法拉利的读者说声抱歉,实在愧疚啊)。
人物的很多观念在正文中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这里随便说几句。大家如果有完全和我不一样的看法也很正常,毕竟我自己有时候回看的时候,都会对当时为什么这么写而扣问号。
我对凌云的评价其实就四个字,也算是贯彻了全文,就是“正的发邪”。他这种性格,注定会走向一个独行的结局。他无法停留在一个鱼龙混杂的江湖里,只要有一点不合他心中所谓“正义”的事,他迟早会疯掉。至于为什么他一定会“断臂”,在我看来更像是断尾求生、弃车保帅。如果凌云的武功还在,他绝对不会离开中原。他会一路杀下去,伸张他那一套极端而偏执的“道义”,把所有他眼中不正的人一一清理掉......
沈明烛的话,其实一开始他才是第一主角(没错,我本来不太会写主攻视角)。但由于他的人设过于复杂,最后决定还是从凌云的角度慢慢揭开他的面貌。小沈的动机其实非常纯粹(看脸),他是一个非常跳脱、灵活的人,所以他的计划经常变动,变化也总赶不上变故。说实话,如果他从小在悬剑宗长大,或许真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武林盟主,凭他的本事,应该能平衡浩然盟的黑暗与光明面。但很可惜因为悲惨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