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孝时期,仅有两位旧臣称病,皇上不过略有挽留,他们就又回来了!
气得皇上都快骂人了!
有旧臣们衬着,皇上看自己选好的新臣就越来越顺眼了。
依例把旧臣都赏赐过后,皇上开始给新臣们赏赐就开心多了。
“未东来……”皇上说,“赏他二十金,再添一匣新墨吧。”
皇上赐墨,自然是希望与臣下多多通信了。
?[121]遗祸难解
未东来是当今的宠臣。这个事外面的人或许还不知道,但皇上身边的太监和舍人是都清楚的。
如果皇上看一个人的奏章总是心情愉快,凡是他的奏章一定要摆在皇上能立刻看到的前三本内,那这个人的名字也一定会被太监和舍人记在心中。
万一某一日皇上想起来了,问“未东来的奏章到了吗?”
底下人才慌忙从一堆奏章中翻出来,皇上至少也要斥一句“糊涂”“粗心”,严重点的,可能还会问“今日这奏章是哪一个送来的?”
如果再问“未东来这本到了几日了?”
那接下去可能皇上就该疑心“御前你们也敢如此糊弄朕,外头朕看不到的地方还不定怎么被你们糊弄呢!”
这就完蛋了!
御前至少要下去两个太监,下面的小太监小舍人还不定要赶出去几个呢。
太监和舍人都识字,识文懂书的才能在御前侍候。听说前朝还有将世家公子罚没入宫为太监的,也是叫人心惊胆战。
如今的太监和舍人,入侍后都会在宫内由老太监和老舍人带着识字读书,读得好的才能去侍候皇上、皇后一般的贵人。如果实在是笨得不开窍,就只能去一些低等的地方干力气活,这辈子也难出头。
这里头,太监因为腌过,可以进内宫侍候。舍人是全人,只能在前殿服侍。但舍人可以与宫外的大人们结交,也有品级。太监们没有品级,宫外的大人们也不理会他们。
不过在皇上跟前,倒也不讲究那么多。太监有大太监、老太监,皇上爱用的太监,也挺受人尊敬的。舍人不会给太监脸色瞧。
现在皇上跟前就站着几个大太监与舍人。
皇上的圣旨不全是自己写的。就比如这一次赏赐下去的东西,皇上只写个草稿,那一行行的赐物,总不见得要皇上自己写【赐二十金】。
皇上的御笔哪里是干这个的?
皇上记个名字,自己写个备忘或划个圈,正经下发的旨意都是由舍人起草的。别觉得皇上记性不好,他自己写的东西都收得好好的,隔几年冷不丁的翻出来问一句,舍人们就要赶紧把那一日起草过的圣旨或文书找出来等皇上查阅,少一张都是砍头的罪过。
舍人起草好的圣旨,经皇上看过后,点了头,收录存档,再重新写一份正式的,写好才用印,再传出去。
皇上日常不爱用大印,多用小印。
盖了皇上的印,发出去由再由各部下传,一一用印,这用的就是官印了。也就皇上爱用什么用什么。
皇上说完赏赐的事,底下舍人们都在加紧写。
太监只盯着皇上的神色这是想起什么来了?
太监脑子里拼命转,从未东来起的赏赐,那皇上想起的,八成就是未东来奏表上的事。
皇上问:“前段时间奏过来的那个案子,如今怎么样了?查清了没有?”
太监马上跟上思路,说:“想必皇上问的是那陈县县令枉死的案子?我记得是发到宋大人那里去了。宋大人的奏章还没递上来,想必是还在审吧。不日就会有消息了。”
皇上点点头,想起宋大人宋三思来了。
皇上:“宋三思还是有才干的。”
太监连忙说:“皇上说的是。宋大人必不会辜负皇恩。”
宋三思是通州刺史。
通州辖三地要道,上连凤凰台,乃是一个一等一的要紧地方。
宋三思官至三品,乃是皇上放在心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