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1 / 2)

所以,刘红军这边,虽然几乎每天都换人,但是建设一直都没有停下过。

一眨眼一个星期过去了,到了上大梁的日子。

上梁是农村盖房子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盖房子最热闹的时候。

上梁都需要提前看好日子,看好时间。

这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因为大梁是整个房子的核心,它的位置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房屋的结构安全。

在农村,上梁之前通常会有一些祭祀活动。

刘红军也提前准备好了一只大公鸡、一个猪头,一条鱼,还有香炉、香,鞭炮等等祭祀用的贡品,。

不得不说,祭祀流传了几千年,早已经深入到老百姓的灵魂深处,除了那十年特殊时期,大家不敢公开祭祀之外。

现在,刚刚改革开放,祭祀活动立马就重新出现,甚至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哪怕各个生产队队长,在大喇叭上喊着破除封建迷信,大家也都不在意,该怎么祭祀照样怎么祭祀。

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就是天天在大喇叭上做宣传的大队长,公社干部,自已家人都去祭祀,甚至他们自已也都参加祭祀。

找人看好日子之后,刘红军提前通知了屯子里几个会工匠的大工过来,帮忙上梁。

上梁这一天,太阳刚刚升起,天边的云层还带着昨夜的寒气。

北山坡就聚满了人,弥漫着一股热烈的气氛。

因为是星期天,屯子里的熊孩子不上学,北山坡这边格外的热闹。

在村里老人的指引下,上香设贡之后,开始上梁,村里的七八个劳力抬着主梁,主梁上绑着红布。

壮劳力们沿着搭建好的架子,一步步的往上抬。

房子上面墙上还站七八个壮劳力,他们用绳子往上拉。

没有吊车,就只能用这种最笨的办法来上梁,过去千百年来,都是用这种方法。

旁边还有人喊着号子:

哎嘿嘿,哎嘿嘿!

嘿哟,嘿哟!

大家都使劲啊!

嘿哟,嘿哟!

来一个老吊啊!

嘿呦嘿,嘿哟!

一块搬个吊啊!

嘿哟,嘿哟!

这就上来了啊!

嘿哟,嘿哟!

喊着号子,上下一起使劲,把主梁拉上去。

等到主梁上去之后,瓦匠师傅确认安放位置准确,并固定好之后,开始燃放鞭炮。

鞭炮一响,顿时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

一群熊孩子,也不怕被鞭炮炸到,围在鞭炮附近,等着鞭炮放完,就去捡没响的哑炮。

这哑炮可是熊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快乐之源。

鞭炮结束之后,站在屋脊,墙上的瓦匠师傅,拿出刘红军早就准备好的喜糖、喜饼,开始往下撒。

大家来看热闹,等的就是这一刻。

一群老幼,蜂拥上前,去捡喜糖、喜饼。

刘红军则拿出早就准备的烟,开始给屯子里的人发烟。

见者有份,只要是来的人,除了孩子,刘红军都会发上一支烟。

接了烟之后,大家很自觉的离开了院子。

刚刚上的只是大梁,也是主梁,一座房子里可不是只有一根梁。

所以,大家还要接着上梁。

只是,后面上梁不会再放鞭和撒喜糖。

一直忙活到晚上,北房五间正房的梁才上了一半。

倒不是大家偷懒,而是这种纯人力的上梁方式,太消耗体力了,为了安全起见,刘红军不仅不敢催大家,反而一再告诉大家,慢一点。

每上几根梁,刘红军就要求大家休息一下,吸根烟,喝点水。

晚上,刘红军在家里设宴,招待大家。

刘红军平时每天三顿饭,晚上的饭会比较丰盛一些,管酒。

上梁的时候,晚上的酒宴更丰盛,刘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