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现在人口简单,以前是一家三口,现在我过继到向军爸爸这边了,家里就只有我妈和我弟两口人了,面馆开起来,只要生意能做得下去,我妈跟我弟能赚钱维持家用,我也能放心去上学了。”
财政局的丁科长有些惊讶地看着何田田,忍不住问她:“去省道边上开面馆?你是怎么想到做这个的?”
何田田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我自己蹲在马路边上数的呀。”
“丁叔叔,我看着手表数过,中午十一点到一点,这两个小时里,平均每个小时,省道上来来回回的大货车、大客车、小汽车,就有一百多辆。”
“这里面能有十辆车停下来,到我家面馆吃面,中午晚上两顿饭,运气好的话,就能卖掉一百碗面条。”
“我家准备做素面跟荤面两种,素面五毛钱一碗,荤面一块钱一碗,要是想吃好点,还能再加钱,加点儿别的浇头。”
“要是一天能卖一百碗面条,去掉成本,至少也能赚三十块钱吧?”
丁科长笑了:“一天三十块,一个月不休息的话,就能赚九百块钱,这生意跟咱们上班挣得也差不多了呀。”
丁科长现在每个月工资正好967元。
不过他们公家单位,各种福利待遇也不少,还有各种隐形收入,这一点,做个体户的就比不了了。
第78章 权力的诱惑
看到何田田过日子这么有成算,几个战友都真心实意的替何老爷子夫妻俩高兴。
说实话,到了他们这个年纪,想法其实和老爷子差不多,宁可还是没太大出息,混个差不多的学历,以后回来接他们的班。
别看小县城地方不大,各种二代们,有父母那一辈的关系网罩着,但凡自己别作死,混的都比大城市滋润。
当然了,这是专属学渣的躺平之路。
真要是谁家的孩子是个学霸,这个年代的父母,那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考大学,甚至出国留学的。
这个年代的名校出身,是真的可以改变个人乃至整个家庭命运的。
话说回来,原先几个战友确实是想好好培养何向军的女儿,以后考上大学,也算能让老战友含笑九泉了。
可现在被何田田这么一说,几个干部脑瓜子一转,嘿!田田要是没什么大志向,只想在本地做点小生意,赚钱养家,那他们完全可以照顾得到啊!
而且,不是他们有私心,何田田愿意留在老家发展,对何老爷子夫妇,反而才是最好的选择。
人老了,儿孙再有出息,都不如陪在老人身边靠得住。
交警的周教导员仔细问了何田田家盖房子的地方在省道哪里,默默想了想,第一个开口附和道
“我看田田是个心里有主意的,咱们也不要随便替她拿主意了,田田家开店那地方,也在我们大队管辖范围之内,回头我跟下面的支队打个招呼,让他们平时巡逻的时候照应着点就是了。”
农业局的赵局长问了问地方,也给何田田支招,让她回去跟她妈说,等房子盖好之后,干脆把户口也迁到省道附近的乡镇。
城镇户口可比农村值钱多了。
而且省道两边很多乡镇也都有农田,户口迁过去,还能分到口粮地。
如果是一般人,想办成户口和分田这两件事,当然是千难万难。
但,谁让何田田有他这个在农业局做二把手的叔叔呢?
农业局的二把手,徇私枉法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在规定范围之内,跟下面打个招呼,找人帮胡琼芳母子两个把户口迁到乡镇,再分几亩口粮田,这本来就是国家规定的政策,倒也不算违规。
司法局的王主任也表示,他小舅子正好就是县工商局的,胡琼芳的面馆要是办证什么的,可以找他帮忙。
姜甜怎么也没想到,她就是来县城办个户籍,向军爸爸的这些老战友们,已经恨不得把他们家小面馆的营业执照都给帮忙办下来了……
还是那句话,把何田田培养成名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