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甜其实是想把何老爷子夫妻俩也接到镇上来住的。

别的不说,最起码这里到县人民医院,坐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老人年纪大了,住在村里,身体没病的时候还好,要是生病了,来回折腾就太辛苦了。

不过,眼下她还没这个资格把二老接到镇上来住。

这新房是胡琼芳花钱盖的,胡琼芳的钱,是姜乐平的死亡抚恤金。也就是说,这个新房,严格来说算是姜家的产业,就算胡琼芳和姜甜都乐意让何老爷子夫妻俩住过来,老两口估计也不愿意。

胡姥姥恨姜家人恨得牙痒痒,难道何老太就不恨吗?

当年要不是姜乐平半路截胡,胡琼芳本来应该是他们家的儿媳妇,何向军要是跟胡琼芳看对了眼,肯定会留在老家,结完婚再回部队。

要是没有提前回部队,何向军也不会遇到那个跳河自尽的女人,更不会为了救人牺牲……

让何老太住在仇人的房子里,还不如让她去死!

第106章 姑姑们的危机感

姜甜知道何老爷子夫妻俩肯定不愿意住到他们家来。

不过,既然已经在向军爸爸墓前答应了要替二老养老,她肯定不能让何老爷子老两口一直呆在乡下。

幸好何老爷子老两口不算太老,身体也还健壮。

姜甜的计划是等再过两年,手里攒到钱了,到时候就在省道边上再盖几间房子,前面做门面,后面住人。

上辈子她恍惚听谁说过,八十年代其实就已经可以办烟草证了。

如果是他们家自己要办,姜甜肯定开不了这个口,但要是给何老爷子老两口办个烟草证,开个小卖部啥的,去找一下向军爸爸的老战友们,至少有个门路,可以帮忙问问烟草公司那边,需要什么手续或者证件。

她这边整理好,报上去,一年不行就两年,只要能把烟草证申请下来,老两口再开个小卖部,一年挣的钱,绝对比在乡下种地多得多。

自己开店有个好处,不用出去东奔西走,只要爷爷奶奶还能看店,这收入就不会断。

其实也不用撑这么久,只要等到姜甜长大,能自己做买卖了,何老爷子老两口以后养老的问题就不用愁了。

别的不说,她对自己的厨艺还是蛮有信心的。

至少,两个姑姑吃了她亲手做的菜,差点没感动得哭出来。

小姑姑何爱晴甚至当场表示,如果姜甜真的念书念不进去的话,拿到初中毕业证就去找她,单位别的部门她不敢保证,但食堂肯定能给她安排上工作。

姜甜吓了一跳。

这可不是几十年后,在食堂上班都不好意思跟亲戚说。

八十年代,能进单位食堂,很吃香的好吗?谁家要是有个在单位食堂上班的,过年走亲戚都能吹半天!

毕竟现在很多老百姓家里都缺油水,单位食堂是最不缺吃喝的地方,小姑姑能把她安排到单位食堂去,看得出来,小两口奋斗多年,在单位已经多少能说得上话了。

不过姜甜可没打算去单位食堂混日子。

再说了,他们都走了,爷爷奶奶咋办?

让他们去省道边上住着还行,毕竟还在本地。让他们跑到离家千里之外的S省?那往后每年回来给儿子扫墓咋办?

……

何家人没想到,田田的妈妈居然这么有本事,一个寡妇带着俩孩子,居然还能在省道边上盖起这么宽敞的四间大屋!

最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胡琼芳居然还开了个卖盒饭的小饭店,听说生意还不错。

想到这么贤惠能干的女人,差点就做了她们的弟媳妇,何家俩姐妹忍不住在心里把姜家老大给恨了个半死。

要不是姜乐平截胡,小弟娶了这么贤惠能干的媳妇,再生个像田田这么聪慧的闺女,一家人这小日子该多美呀。

听说田田的弟弟学习成绩也特别好,回回都是全校第一,姐妹俩更生气了。

姜诚本来也应该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