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琼芳母女,对他们娘三是有大恩情的。

她还不知道怎么报答呢,怎么能厚着脸皮去做这个店长?

姜甜可说了,做分店店长,除了工资之外,每个月还额外有一笔奖金,干得好的话,一个月拿个两三百块钱都算少的了。

这么高的工资!就是请个大学生都够了,她一个农村妇女,初中都没上过,怎么配啊?

“怎么就不配了?姚阿姨,我觉得您挺有做买卖的天赋的。而且,我跟您说句心里话,这新店的店长,在我心里,不一定要多厉害,有多高的学历,最重要的是,这个店长,必须是我和我妈最信任的人。”

“您想啊,毕竟是那么大一家店,咱家盒饭生意有多好,姚阿姨您也是知道的,就算分店暂时没有总店生意好,那每天至少也是大几百的流水。”

“您说我要找个厉害的,心眼子多的,给我在账目上动点手脚,明明是每天一千块钱的流水,他给我做成五百,我和我妈又不能天天在店里盯着,万一碰上这种耗子精,店里一年得损失多少钱啊?”

姚惠芬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真情实感地替姜甜担心起来。

“这么说,新店确实得找个信得过的人去看着。”

姜甜高兴地揽住了姚惠芬的胳膊,撒娇道:“就是这么说呀,姚阿姨,您的人品,我和我妈都是绝对信任的,再说了,就凭我和春玲的关系,您说说,您好意思捞我的钱吗?”

胡琼芳哭笑不得地拍了闺女一巴掌:“胡说啥呢?你姚阿姨是那种人吗?”

如果姚惠芬真是那种贪钱的人,去年过年那会儿,他们全家都在乡下,大雪封道,也没人查账,姚惠芬只要每天少记一半的流水,然后自己去买面买肉,借着她家的门面卖饺子,一个春节下来,至少能赚好几百块钱。

可姚惠芬没有。

所以说,有时候,做一个好人,并不是只有老天爷才能看得到。

那些欣赏好人、愿意帮助好人的人,也能看得到。

姚惠芬最终还是答应了做新店店长。

胡琼芳又招了一个家住在附近的大嫂,顶替了姚惠芬现在的工作,让姚惠芬跟着自己,学着记账、盘账,安排店里每天的食材采购、盘点库存,还要学习如何管理员工,调解员工之间的矛盾……

姚惠芬一个头两个大,不得不找闺女借了纸和笔,每天晚上休息的时候,就把白天学到的东西记下来,再反复温习。

给新店找好了预备店长,姜甜就打算去镇上找一找孙干事了。

结果没想到,她还没上门呢,韩镇长倒是又带了一帮人,到他们店里来参观考察了。

也是巧了,韩四书过来的时候,韩季松也刚好来给店里的货架子补货。

省电视台报道了胡琼芳和芳姐饭店的故事之后,果然店里的生意比平时更好了。

来吃饭看热闹的多了,有些来不及排队吃饭的,看到货架子上居然还有很多“本地特产”,就顺手买了点带回去。

韩季松也没想到这个“土特产”的生意,会这么赚钱。

他现在已经不去卖鱼了,过完年开始,韩季松就在村里花钱搭了一个大草棚子,雇了几个杀鱼的好手,每天帮他杀鱼、腌鱼、晒鱼干。

韩爷爷现在也没空去打渔了,每天骂骂咧咧地在草棚子这边,帮孙子做监工。

可怜他老人家,辛苦了大半辈子,临老了,想过几天泛舟打渔的悠闲日子,没想到还要帮孙子来这里做监工!

可是,看到孙子小小年纪,累得黑眼圈都出来了,他要是不帮衬着点,难道眼睁睁看着孙子累死不成?

就这样,韩爷爷不情不愿地,被孙子给拐上了“贼船”。

为了能把爷爷焊死在“监工”这个岗位上,让他老人家别再去撑船打渔,做那么危险的活儿,韩季松更加卖力地到处推销他的真空包装鱼干。

争取把他爷爷下半辈子都焊死在“监工”这个岗位上。

监工好哇,每天就坐在